先秦人名中“父”“叔”辩考
(2022-03-12 10:27:33)
标签:
先秦人名父字叔字辨考 |
分类: 杂谈、评论 |
先秦人名中“父”“叔”辩考
周伟虎
“叔”,《说文解字·又部》:“拾也。从又尗声。汝南名收芋为叔。”许慎也认为“叔”的本义为“拾”或“拾取”。“叔”后来专门用于指兄弟排行中的年少者后:伯仲叔季,以示排行。至于在先秦人名中,“叔”为何意,一般都不做解释。
不料,偶见已故史学家杨宽线索的《仪礼·士冠礼》,恍然大悟:先秦男子人名公式是“伯某甫”,第一个字“伯”表示排行,可以按实际排行替换成仲、叔、季,最后一个字“甫”是“父”的假借字,是男子之称,也有用“子”的,这一前一后基本都是固定的,只有中间那个“某”相当于字,但也有个规矩,就是要和“名”在意义上有关联才行。按此解释,孔父嘉、华父督、木金父之“父”字,表示此人系男性,而共叔段、颖考叔、叔梁纥中“叔”字,也相应代表着他们是排行老二的男子,而“共”则是段最后出逃之地,“颖”则为郑国之邑颖谷,姜氏禁闭之地。
其实,先秦贵族已经有了名片:氏+行辈+名(或字)+性别(父或甫),女子名:夫家国名(氏)+行辈+本姓+名(或字)+性别(母或女)。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先秦人名全称了。如西周铜器铭文中出现的“稽伯羽父”,我们就知道“稽”是氏,“伯”是排行,“羽”是名,“父”是性别,故而一目了然:他是稽氏中一位名叫羽的长子。以此类推,“虢孟姬良母”则是,夫家“虢”氏,“孟”为娘家老大,娘家“姬”姓,本名“良”,“母”表为女性也即:她是一位嫁到虢国名叫良的姬家长女。
“名片”这样尚可,而现实生活中,这就太显繁琐了。因此,秦始皇一统中国后,不仅统一了文字、度量衡,也统一了姓氏。自此,不管皇族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一人一姓一名。
是秦始皇,让普天之下各色人等的姓名,变得如此简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