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抄诵《金刚经》的校注

标签:
转载 |
http://s2/mw690/002UeHYaty6DWzF0Epjf1&690
之前临帖重在书法,此次发愿,为救助重症再障患者@胡全斌。再次全本临写《金刚般诺波罗蜜经》,愿由心起,因此做了些认真的校对,注解如下:
1-柳刻拓本
以柳公权小楷石刻拓本为抄写摹本。此石刻成于唐长庆四年(824),系柳公权四十七岁时所作,原石早佚。十八世纪初在敦煌石窟发现唐拓孤本,无一破损,极为稀罕,现藏法国巴黎博物院。现在市面流传影印本较多,多为书法爱好者所藏。
此拓本中,多有遗漏字处。如:离色离相分第二十中,须菩提回答“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身相见。”“具足”二字遗漏;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中,“尔时慧命”四字遗漏。诸如此单字或单词遗漏,共有二十余处。
2-迷悟补正
大约五年前曾有机会接触全经注文,妙华法师的一部讲注《迷与悟》一直珍藏于书架。此次再度翻看,将柳拓本遗漏字一一对照补齐。但此书是法师讲座的整理稿,责编人员并未将经文全文独立择出,经文混杂于各个讲座章节,总觉不妥。
3-
居士赠书
家中有一位大姐笃信佛学,故特意上门讨教。从她那里得到一本小薄册子,是当地寺庙好佛者捐印散发之用的,善心可敬。此赠本通读后,也发现一些小小不解,即:根据句意随意增补字。如:如法受持分第十三中,“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而原经文考证中后一句是没有的;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中,“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是名凡夫)”,原经文考证中后一句也是没有的。
4- 上师如灯
抄临经文前,恰逢好友@绿袖子_张颖
赠送索达吉堪布上师讲注《能断》一本,通读两遍,‘如人有目、日光明照’!也要感谢此书责任编辑认真严谨,全书无一错漏标点,在当下印书行业实属不易。最觉稀有舒胜的是,读后方知索达吉堪布上师曾研究比较了梵文原文、早期藏传经文,以及古汉语鸠摩罗什译版、玄奘译版、义净译版等共六种,崇敬由心。遂依此书再次一一补注。
5- 稀有一偈
在索达吉堪布上师所著《能断》里,明示: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中,众所周知的名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之后,应还有一个偈:“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此偈在藏文、汉地玄奘、义净的译本中都有,唯鸠摩罗什版本无。上师判断也许是后人在整理梵文或抄录经文中疏忽而缺失,鸠摩罗什版又流传最广,遂至今矣。此次抄经,按上师此书指点,能将此偈补齐,实属稀有殊胜。
6-即则之分
全经文中,“即”“则”二字所用之处颇多,比较上述几个版本,各有不同。如:如理实见分第五中,“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也有写成“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庄严净土分第十中,“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也可写成“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凡遇此处,我皆采用柳公权石刻版之原字。一来,“即、则”虽都是转承语意的虚词,究竟即重于承,则多于转。更重要的是,唐人石刻是否应更贴近于当时译场原貌。
7-点断由人
曾有一些朋友建议我在影印时将句句标点,以便识读。思考良久并试验制版,最终放弃了这个做法。此帖为正楷,点断后通篇有种被打散的感觉,这倒也不重要。其实断句,一来古今有别,二来缘为初识。如:“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花香而散其处”,赠本点断为“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花香,而散其处”;上师点断为“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花香而散其处”….其实经文出口,经意由心,相信随着熟读熟颂,自然可不必住相于点断了。
依照通例,影印本前加印了佛像,扉三加印了回向偈。
一些友人曾说读经取义,诸多文字计较,会否是贪住于法相。但愿此非执药称病。妙华法师说,佛法如药,病去才药弃。索达吉堪布上师在《能断》中有一句注解文字: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中,“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一句,此处的“不”字,藏文、玄奘与义净译本均无,连贯上下文的话没有此字意思更加明确,读也可以不读也可以,但真谛实语字字加持,把字留下。上师若此,尊而效尤。
http://s5/mw690/002UeHYaty6DWzWYnkga4&690
如上,我抄本经发愿之心自始至终:为救助重症再障患者@胡全斌 -心心,年前是孩子手术时黄金时期,错过将后果难料。此次抄经影印手本,便于随身携带,若有随缘之人,凡为心心捐助一百元者,将随善缘同时奉上手本二册,或时时诵读,或转赠好友,皆善聚功德。
胡全斌 工商银行北京东城支行
6222 0202 0006 5986 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