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看电影了,很久很久没有写影评了,今天动了念头皆因一条短讯和一条微博。
一日,好友阚兄给我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昨晚在影院看了陈凯歌的新作《搜索》。陈凯歌用他的聪明和功力把影片拍得既好看又有内涵,虽然很“好莱坞化”,但却不失他惯常的深刻。我从《搜索》一片中总结了三层寓意:1、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为稻梁而谋、追逐成功,却失去了最珍贵的爱;2、在片中,除了男女主人公叶蓝秋和杨守诚二人是理想化的、童话式的“真爱”,其他的所有人物之间,每个人都是他人的“地狱”。这确确实实就是现代人严酷的社会困惑和道德困境;3、在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现代传播工具大行其道的当今时代,人们可以很轻易、很浮躁地动用“网络暴力”、“互联网话语权”、“媒体公权力”摧毁个体自由、侵犯私人领地,搅乱生命的宁静和庄严。现代通信手段越发达,人与人的沟通、理解和爱却变得尤为艰难。前几年,陈凯歌处心积虑地拍摄《无极》、《梅兰芳》、《赵氏孤儿》这类“宏大叙事”的历史题材,几乎都不算成功。而此次,当他轻松地演绎一部现实题材的都市情节剧时,他成功了。”然而,我的一位研究生却在微博上说:“《搜索》也能算是电影?”言下之意是说这电影拍得很烂。怎么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感呢?带着疑惑我走进了久违的电影院。
http://s15/middle/4ca34877g7a205eebff5e&690
走出电影院,我有几点观感可与诸位分享:
一、这是一部接地气的好电影,去掉贵族气,走出象牙塔,从《搜索》可看出陈凯歌的转身,尽管不算太华丽,作为大师级导演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而另一位大师张艺谋导演似乎一直没有走出高粱地。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掀起的热点话题是:“华语片的救赎之道”。到底有多少中国导演悟出了此道?
二、2012年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大涨41.7%,但是国产片票房收入却出现近年来少有的负增长,进口影片占据了约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面对好莱坞的入侵,在上海电影节产业论坛陆川激动落泪并呼吁:中国导演真的不能再撒娇了!尊重观众、按工业化的方法踏踏实实去做电影,而不仅仅为了去拿奥斯卡奖。
三、近年来中国电影的低迷,类型单一、创新乏力、一蜂窝去拍古装戏历史片,或者砸大钱拿大奖,对当下社会现实和思想矛盾视而不见,不能给观众提供多元化的文化需求。马未都炮轰中国电影业产值低,指责它甚至不如洗脚业。
四、2011年,国产大片终于开始高台跳水,从2011年的春季档《战国》开始,国产大片几乎走进了“只热一周”的轮回,号称投资1.2亿元的《战国》最终票房不到8000万元;号称投资过亿元的《关云长》票房不到1.6亿元。而有史以来投资额最大的《金陵十三钗》最后的票房也与预期目标有很大差距。从冯小刚的《手机》到陈凯歌的《搜索》,新媒体语境下的转型社会给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问题是中国导演敢不敢冒险去发掘它,从而让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影院。
五、《搜索》昭示电影的新媒体时代到来,有人说这部电影可以做新闻传播的“教科书”,新媒体不仅仅可以成为当代电影的重要题材,而且借助手机、网络和微博,围绕电影的话题、谈资和争议可以引发传播的裂变和聚变。
……
《搜索》或许不是一部精品力作,它对于中国电影的意义就在于:提醒中国电影人可以从当今严酷的现实和多变的矛盾中搜索到更多题材和故事。《搜索》如同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伊朗电影《一次别离》一样,给我们一个启示:关注当下、思考社会才是中国电影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