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浑源永安寺(全保)壁画230430

分类: 岁月悠悠的遗存 |
永安寺,位于大同浑源县城内东北鼓楼北巷,俗称大寺,是浑源县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建筑。寺内院落平坦,布局严整,殿宇巍峨,古朴壮观。建筑坐北朝南,南北长80多米,东西宽50米,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
永安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寰宇通志》、《大永安禅寺铭》载,永安寺始建于金代,后毁于火灾。元初 ,浑源州高定父子在废墟上大规模重建。此后,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 1289 年)、元至元三十年(公元 1293 年)都曾有增建。
元延佑二年(公元 1315 年)高定的孙子高璞又捐款在寺内建造了现存规模最大的传法正宗殿,其它建筑如山门、天王殿、东西朵殿、配殿等建筑,均为明清遗构。
清朝建都北京后,崇信佛教的清世祖福临于1651年,根据 西藏喇嘛恼木汗的请求,在广寒殿的废址上建藏式白塔,在塔前建"白塔寺"(即永安寺)。
大殿内四壁的巨幅工笔彩画,高 3 米,长 56.8 米,画面总计 170 平方米。是明代壁画中的精品,其内容丰富,画技高超。 882 个人物形象,表情生动自然,儒、释、道三教融会在一起,为研究中国绘画艺术以及宗教思想演进和变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永安寺的建筑,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它充分反映了北方古代建筑风格和高度艺术水平,是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画面内容丰富,画技高超。尤其是正面所画最为考究,内容为佛教密宗十大明王彩绘。形象巨状诡怪,笔力飞动,受到考古学家的瞩目。宿白等著名学者看过后,鉴定为元代作品。
明王为佛教护法神,因其有智力摧毁一切魔障,故云明王。常见的有五大明王、八大明王、十大明王。据说,明王为使世人醒悟痴迷,常以狰狞面目出现,如同棒喝,使人迷途知返。在传法正宗殿内正北面北壁上可看到有一明王,蓝颜赤发,面目狰狞,但其双手做揭开自己面皮状,显示撕开面皮后露出的是一副大慈大悲的神容。它告诉人们,佛家有时面相凶恶,但实质却是慈悲的。也让人联想到世间万物纷繁的表像和实质的耐人寻味处,其哲理意蕴令人深思。永安寺北面的元代壁画,绚丽多姿,表现手法新奇,技艺高超,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者通过一种盛大华美的形状来表现心中的宗教及人生理想。其飞动圆转又遒劲而极富表现力的线条令人暇思无限,叹为观止。
另外,东西两壁和殿门两旁墙壁上的明清壁画也引人注目。东壁约十八米长重彩壁画,画面为天、地、人三界。上层为天界日、月、水、木、金、火、土诸神;中层为天干、地支、二十八星宿等诸神;下层为人间帝妃、文臣武将、黎民百姓、僧道等人像。大殿西壁主要也为十八米长的重笔彩绘,也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五岳神帝、四海龙王等诸神;中层为十殿阎君、阴曹地府诸官像;下层是十八层地狱及厉鬼群像等。细观这些人物故事,徒然会生出人生苦短、善待人生之思,更为古人虔诚的宗教信仰而感慨。而处在现代文明社会的人们,与之相比,似乎少了些内在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
综观永安寺传法正宗殿内壁画,整个画面布局别致,笔力遒劲圆融,色泽绚丽华美,人物形象刻画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成为永安寺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