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塔】沈阳新民 辽滨塔 140807

标签:
旅游文化佛学 |
分类: 岁月悠悠的遗存 |

辽滨塔位于新民市公主屯镇辽滨塔村内辽州古城址西南的平岗上,地处辽河、秀水河交汇处,为辽代古塔,始建于辽天祚帝耶律延喜乾统十年,即1110年。
《东北名胜古迹轶闻》说:辽州古城“前临古刹,旁依浮屠,形势巍峨,诚壮观也。”辽滨塔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曾有诗云:“辽滨夕阳映霞天,低云苍穹看倪端,乳燕盘旋塔中戏,铜铃惊飞走角檐。”




辽滨塔高约44米,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塔,由塔座、塔身、塔檐和塔刹四部分组成。塔座高约4米,每边长4.5米,周长36米。塔身佛像部分高约10米,每面都有佛龛,雕有坐佛、胁侍和飞天。坐佛端坐莲台,双手合十,怡然远眺,两侧各立一胁侍,神态虔诚;两名飞天盘旋佛顶,舞姿婆娑。
与其他辽金塔不同之处,是佛座下与塔基连接处,有砖砌横枋。枋下各雕金刚力士1尊,头顶方柱,
扶膝蹲踞承托塔身,力士两侧雕小罗汉多座。塔檐高26米,塔刹高4米。飞檐上悬有铜质风铃上百个,微风吹过,一派清脆的铃声。


1993年,沈阳市考古队对辽滨塔进行了发掘,在“天宫”、“中宫”和“下宫”中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地宫和中宫中出土的佛牙舍利子、香炉、珍珠幡和唐代碗等是十分罕见的珍品,均属国家一级文物。民间传说,此塔是唐代薛礼征东时建造的镇妖塔。这批文物,或可印证此塔建于唐代的说法。
但多数研究者认为,此塔为辽代所建,金代进行过一次维修,出土的塔上铜铃铭文有“沈阳州辽滨县主温迪罕”字样。根据文献记载,金时废辽州,辽滨县属沈阳。天宫出土的石碑上则详细记载了建塔时间为辽乾统十年至天庆四年(1110-1114),解开了建塔时间之谜。
1988年,辽滨塔被列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代久远,风华严重,塔身曾破败不堪。1993年沈阳市对辽滨塔进行全面维修,现已恢复了旧日的风采。为了供广大游人参观,在塔基北侧保留了原地宫的北门,可为参观者开放。在塔西北侧重新立碑一块,将多年损坏的大古龟“赑屃”重新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