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营子苍鹭(一)

标签:
休闲旅游 |
分类: 胡拍乱摄的图片 |
苍鹭繁殖生态习性研究
摘要:1998、1999年2~10月,在辽宁省朝阳县苏家营子对苍鹭的繁殖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
该鸟在辽宁省为夏候鸟,每年最早2月26日迁来,最晚9月28日迁离,居留期210d左右,产卵始期为3月21日,隔日1枚,窝卵数5~7枚,产出第1枚卵后开始孵化,孵化期24~26d,孵化率为92.3%。幼鸟为晚成鸟,育雏期40d左右。
苍鹭(Ardea
cinerea)属鹳形目,鹭科、鹭属,是一种中型涉禽,在辽宁为夏候鸟。有关苍鹭巢的特性、呜叫特点已有报道,但关于该鸟较详细的生态学研究尚未见及。1998、1999年2~10月份在朝阳县苏家营子对栖息的苍鹭繁殖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为科学保护、合理利用鸟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观察区概况及方法
1.1 观察地
观察地位于朝阳县七道岭乡苏家营子村,东经120。41
7,北纬48。18’,海拔455m。地处北温带半干旱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13照充足,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8.4qC,1月平均气温一11℃,7月平均气温25qC;年均降水量430mm,无霜期169d。该县中北部有大凌河,南部有小凌河,小凌河中游支流由北向南流经该乡全境。苏家营子村四周为低山环绕,形成一个小盆地。山上树种有油松、刺槐、杨、榆、杏及荆条、沙棘等灌木,河滩两侧多为杨、柳等防护林。
1.2 观察方法
2月末3月初、9月末10月初定期查看营巢树,确定苍鹭迁来、迁离的时间及居留期;在迁来后的各个月选择数个鸟巢定期观察、记录其活动习性,包括营巢、产卵、孵化、育雏习性等。对巢、卵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
2观察结果
2.1 迁徙
苍鹭为辽宁的夏候鸟,每年2月末3月初由越冬地迁来,9月末10月初迁离栖息地。1998、1999年分别对其季节迁徙进行了调查。
苍鹭季节迁徙调查苍鹭由越冬地迁来时,以5~8只的小群形式到达,从开始迁来至全部到达一般为4~7d。到达栖息地之后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期,以恢复因长途迁飞造成的体力消耗。在此期间,亲鸟有交配行为,未繁殖的新个体则开始配对。
2.2巢与营巢
2.2.1巢
苍鹭性机警,其巢大多营建于高大乔木顶部的细小枝权之间。苍鹭在该繁殖地营巢于杨树之上,因其属于群居性鸟类,故集群营巢,巢较集中于几株高大杨树的顶部,同一株树上的巢间距较小,有的几乎相接。其巢较简单,由树枝等简单编织而成,呈浅盘状。苍鹭营巢的材料均为就地取材,主要由繁殖地附近各种乔、灌木的枝条组成,另有少量草本、藤本植物的枝茎等,巢中未见毛、草叶等专门铺垫物。
2.2.2营巢
苍鹭对巢的利用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来鸟多利用前一年的旧巢,迁来后稍加修补即可栖息、繁殖,所以旧巢一般较大;另一种是前一年繁殖的新个体,在迁来后需要另外营建新巢,营建新巢之前要进行雌雄配对,选择合适巢区。
苍鹭营建新巢一般在每年3月末4月初进行。
在营巢过程中雌雄两鸟有明确分工,雌鸟留在选好的巢位等待,雄鸟外出到附近的山坡、河滩、果园等地衔取巢材,返回到树旁时先大声呜叫2~3声,落到雌鸟身旁的树枝上,雌鸟亦呜叫2~3声作应答,之后由雄鸟嘴中衔过巢材,放到营巢的树权间。营巢初期,所用巢材一般较长,营巢速度较慢,随着巢的增大,营巢速度明显加快,雄鸟衔材频次也明显增加。新巢一般需6,9d建成,在营巢过程中,就全天而言,雄鸟取材频次有两个高峰,即9时前后,17时前后,中午明显减少,且上午取材频次明显高于下午;就整个营巢过程而言,随着时问的增加,雄鸟取材频次逐渐增加,营巢末期明显多于营巢初期,呈上升趋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苍鹭进入产卵期以及孵化、育雏过程中,有不断增补、加固巢体的现象。
2.3 产卵与孵化
2.3.1产卵
由于个体年龄不同,苍鹭产卵期亦不同。根据观察,已繁殖个体最早产卵时间为3月21日,未繁殖个体为4月5日。产卵为隔日1枚,一般多产在9。1l时。卵呈长椭圆形,刚产出时颜色鲜艳,蓝绿色,后逐渐变淡,表面无斑纹。窝卵数5~7枚。在产卵期雌雄鸟仍有交配行为发生。对5个巢中的卵进行测量,同一巢中的卵先产出的较大,后产出的较小,但从全部卵来说,卵的重量、大小呈正态分布,即中等大小、中等重量的卵数较多,特大、特小、特轻、特重的卵数较少。
2.3.2孵化,
苍鹭在产完第l枚卵后即开始卧巢孵化。孵化期间以雌鸟孵卵为主,两性孵卵为辅。孵化初期,亲鸟卧巢时间不长,随着卵数的增加,卧巢孵卵时间随着延长,当雌鸟卧巢时雄鸟主要承担守护工作。有时雄鸟离巢衔取巢材,返回后由雌鸟衔过继续加固巢体。当雄鸟外出取食返回后,降落时先大声呜叫,立于巢边等待数分钟,巢中雌鸟则起身相让,立于巢边,待雄鸟卧到巢中后才飞走外出觅食。当雌鸟觅食返回后先停立于巢旁,用嘴修整巢体,然后由雌鸟继续孵化。孵化期间随着天数的增加,亲鸟恋巢程度明显增强,到孵化末期直至当人接触到巢时才肯离开,同时大声呜叫以驱赶来敌。
苍鹭在孵化过程中,不断进行翻卵、晾卵,每次翻卵时间20s至数分钟不等。中午阳光充足时亲鸟站立于巢中晾卵,最长达半小时,阴雨天翻卵、晾卵次数明显减少,越到孵化末期,翻晾卵越频繁。根据调查,苍鹭卵的孵化期为24~26d。
2.4出雏与育雏
2.4.1 出雏
由于苍鹭在产完第1枚卵后即开始孵化,故其幼鸟出壳不同步,需持续数日。幼鸟出壳前先在卵的钝端1/3处啄一小洞,然后沿逆时针方向将壳啄开。苍鹭幼鸟为晚成鸟,不出卵壳时全身潮湿,除头部、背部具少量绒毛外,几乎全身裸露,头不能抬起,眼未睁开,腹大呈圆球状,粉红色;足柔软无力;嘴黑褐色,体长94-1lOmm,幼鸟出壳即能“喳喳”呜叫。
孵化率是反映鸟类繁殖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对I一5号巢的观察记录,其孵化率达90%以上。
2.4.2育雏
苍鹭育雏期可分为3个阶段,即育雏初期、育雏中期、育雏末期。育雏初期,卧巢护雏的工作主要由雌鸟完成,此时幼鸟身体较虚弱,雌鸟除了自己取食外,较少离巢,绝大部分时间留在巢内保持巢温,幼鸟的喂食主要由雄鸟完成。初出壳的幼鸟l~2d即可进食,开始2~3d喂食次数较少,每天2~3次;随着出壳幼鸟数量的增加,亲鸟喂食次数增多。此时亲鸟喂食的方式为两腿叉开立于巢中,低头将喙抵巢底,将半消化的食物反吐到巢中,幼鸟“喳喳”呜叫争抢食物,待幼雏吃完后,亲鸟将剩余的较大食团重新吞食干净。随着幼鸟的生长发育,亲鸟取食次数明显增加,到育雏中期,白天一只亲鸟外出觅食,另一只亲鸟在巢旁守护,相互交替,很少同时离巢。喂雏的方式为幼鸟站立于巢中伸颈等待,当亲鸟返回到巢中时即大声呜叫,不等亲鸟将食物吐到巢中就各自伸喙到亲鸟嘴中抢食,此时往往由于相互争抢,致使食物落于巢下地面。到育雏末期,由于幼鸟几乎接近成鸟,食量较大,亲鸟的主要任务是觅食,此时两亲鸟均离巢觅食,喂食完毕即立刻飞走,这时觅食占据了亲鸟活动的绝大部分时间。苍鹭亲鸟育雏持续到幼鸟能自由飞离巢区外出觅食为止。据观察苍鹭育雏期为40d左右,当幼鸟能够独立生活,亲鸟也就完成了整个繁殖周期。
3结论
3.1 迁徒习性。每年2月末3月初迁至朝阳县,最早见于2月26日,9月末迁离该地。
3.2 营巢习性。已繁殖鸟多利用旧巢,并稍加修补;新个体则营建新巢,营巢时间为3月末4月初,营巢过程中雌雄两鸟分工明确。
巢的平均外径50.4cm,平均内径为29.6cm,平均巢高24.2cm,平均巢深11.4cm,平均巢位高14.2m。
3.3产卵及孵化习性。产卵最早见于3月21日,隔日1枚,窝卵数5~7枚。平均卵重54.19,平均长径53.7mm,平均短径38.4mm。产完第1枚卵后即开始孵化,孵化以雌鸟为主。幼鸟为晚成鸟,孵化期24—26d,平均孵化率为92.3%。
3.4育雏习性。育雏分3个阶段,育雏初期以雌鸟护雏为主,育雏中后期两亲鸟均外出觅食,育雏期40d左右。
致谢:承蒙辽宁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刘明玉教授指导并审校全文。
参考文献:
[1]马建章,等.黑龙江省鸟类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45—57.
[2]黄沐朋,等.辽宁动物志•鸟类[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1—53.
[3]东北保护野生动物联合委员会.东北鸟类[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26—143.
[4]辽宁鸟类调查队.辽宁鸟类考察报告[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5]高玮.鸟类生态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6]姜殿卿,刘亚华.白鹭繁殖生态的初步研究[J].自然资源研究,1986.(1),34—42.
[7]钟福声.等.湖南江口鸟洲池鹭的繁殖生态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549—554.
[8]张龙胜,等.四种鹭类繁殖生态生物学研究[J].生态学报,1994,14(1):80一83.
苍鹭繁殖生态习性研究
作者: 袁宏宇, 周正, 任秀奇,
袁志刚,田华森作者单位:袁宏宇,周正(朝阳市林业局,辽宁,朝阳,122000),任秀奇(朝阳县凤凰山林场,辽宁,朝阳,122100),袁志刚(朝阳县古山子乡林业站,辽宁,朝阳,122100),田华森(辽宁省林业厅野保处,辽宁,沈阳,110001)
刊名:
辽宁林业科技
英文刊名: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