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保】阜新千佛山摩崖造像 131201

标签:
文化 |
分类: 岁月悠悠的遗存 |
摩:本义为“摩擦,磨蹭”,崖:天然的石壁。摩崖造像意为在山崖上刮摩或在石头上刻划出的造像。
千佛山本名阿古庙山,“阿古”是蒙古语,汉语是“山洞”的意思,因山上的观音洞而得名,海拔246米,坡长735米,位于彰武县大四家子乡,是集宗教祭祀、摩崖石刻艺术与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在千佛山山腰峭壁的巨石上,有一个高2米,进深3米,洞内6平方米的人工凿成的山洞,两侧凿有3个佛龛,佛龛两侧“菩陀山上慈悲主
自然景观主要以峰峦、峭壁、古枫、怪石等为特色,人文景观主要以阿古庙、摩崖造像、观音洞等为特色,地势属浅山丘陵区。历史上,这里归属科尔沁左冀前旗,是清代的皇家牧场。
相传清光绪年间,五台山和尚朱温久募化至此地,见到这座山突兀而起,山石林立,于是立下誓愿要在此山摩刻佛像千尊,后因战乱,未能如愿,但千佛山却因此而得名。
千佛山现存摩崖造像158尊,有些佛像还依稀可辨其彩绘痕迹。
千佛山的佛像是刻在玄武岩上,而海棠山的佛像是刻在花岗岩上的。千佛山佛像与海棠山佛像各有千秋,但这里却拥有大量海棠山所未有的佛的形象,所以说看佛就上千佛山。
后一篇:阜新千佛山阿古庙1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