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保】海城(析木)金塔(辽代)131123

标签:
杂谈文化旅游 |
分类: 岁月悠悠的遗存 |
海城金塔位于海城市析木镇西北2.5公里的羊角峪西山腰上。析木,“析”发音为“shi”,这是出租车老哥矫正我三次发音才找正调。
塔北原有塔寺,名为“金塔大禅宝林寺”,又称金塔寺,《海城县志》略有载述。这卒寺院原来规模较大,始建于辽代,明代重修,寺内有万历年间的碑刻两甬,记载了其修建经过。
金塔为实心八角密檐的砖结构,13级、地面高度13.5米,迭涩内收的塔基是用18层青雕刻技艺致,可谓独具匠心。
第二层须弥座上施两层重瓣莲以承塔身。
各面均雕乐伎、舞蹈人物、半身狮子。人物姿态优美,动物神态生动。
八个角有砖砌圆柱。
每面有一拱龛,龛内雕有坐佛一尊,神情端庄,两旁立胁侍。
胁待人物栩栩如生,披戴璎珞,脚踏莲花。
飞天形体秀美,体态轻盈活泼,各种图案布局合理,构思和谐。
在红土岭村部前打听道时,三轮出租摩托车主说有段路会刮底盘,询问坐他车需要花费多少,他说20元,遂坐车前往三、四公里外的金塔,中途经过一段冰水道,险些翻车,走到这里又是一段泥泞路,在此下车徒步到塔下。
担心耽误车主生意,我是一顿暴走,更换镜头绕塔转了三圈,弄得一身汗,这老哥原地待得发冷,最后回车里等候。
金塔饱阅人间沧桑,经多年风吹雨打,遭剥蚀较严重,上顶颓破,塔刹不存。金塔寺在“wg”初期被拆毁,现已荡然无存。根据金塔的整体形制,技艺手法及塔座人像的契丹装束等特征,该塔被认定为辽代建筑。
金塔的雕塑艺术,建筑手法十分优秀,对于研究辽代建筑艺术和民俗风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1963年9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金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辽宁省文化厅拨专款对金塔基座进行了维修,使这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看完金塔后开车前往接文镇的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