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初的德国马灯

标签:
杂谈 |
分类: 岁月悠悠的遗存 |
昨日,在朋友家看到这个马灯,亲手洗去尘埃,立马为其折服
这是朋友奶奶当时的嫁妆
上宽15厘米,下宽18厘米。分为底座、灯身和灯架三个部分。
灯架上端的提手。
手上配备了木质护套,而且制作精细。
通过灯顶部把手的控制,底托能够被升起,这样灯罩也就跟着抬起来了。
灯的底座兼作储油铁罐。
罐身直径15厘米,高8厘米。
罐上端一侧有注油口,上带密封盖。
罐颈上部有一个托盘,
承接一个隆起的半圆形灯咀。
灯咀细节
灯咀下方有调节灯芯的旋钮,侧面有细小的防滑纹路。
通过灯芯座内部的齿轮,调节灯芯高度,也就控制了灯光的明暗。
托盘内均匀有序地布满通风的小圆孔。
玻璃灯罩的腹径11厘米,上下口外径分别为7厘米和9.5厘米。
灯罩顶部有“飞仙 商标”中文字样
中部有“M.&C°”英文;
底座上有一个可拆卸下来的铁牌,
拆卸十分方便,适合在不同场合使用。
围网细部
围网的焊接如此细腻
很有特点的升降把手,
取掉围网以后,只要搬动灯顶部的固定开关,就可以轻易取下灯罩。
网上资料显示:这款马灯是上世纪初的德国产品。
开始是清末民初国内贸易行从德国订制而在国内销售的,通过不来梅(Bremen)的美最时(MELGHERS)公司销售到中国市场。
德国“美最时”贸易公司成立于1806年。1866年和1877年分别在香港和上海成立分公司。1910年在汉口等9个城市成立分公司。
这种马灯民国时期普遍配备于军队。因此分布地区在大江南北都有发现。甚至当年红军部队里也在使用它。毛泽东也在使用它。瞿秋白被捕时,身边也有这款马灯。全国好几个红军博物馆在征集文物时,都征集到这款马灯,并被列为国家三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