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碑刻简析:(来源于网络)
1、光绪八年,即公元1882年,时清政府拨款四万两白银建城,始称怀仁,修三门以立三才,又在东门(宾阳)外、西门(朝京)外、十字街(应为原大市场南农行,春天影楼那个十字路口)修建石桥3座,为今桓仁县也是本溪地区最早的桥梁,此时庙叫关帝庙,这时还不能算天后宫,只是一个前身。此时李鸿章在职,可见朝廷还想着桓仁这地方,从建县到建庙可见当时日本踏上朝鲜的国土对桓仁政治还是有影响的(1882年朝日《济物浦条约》)。
2、光绪十一年,即1885年,洪涝为患,这在本溪志和桓仁县志中都有记载。但水毁程度不详,看简介讲的话就是关老爷撇下县城父老跑路了,或许男人不灵女人灵吧,三年后,即光绪十四年,1888年桓仁县建成天后宫,举办庙会,重金邀请福建“槽子班”演戏3天。为本溪地区戏剧向群众演出之始。
3、现在的天宫庙的正门的大匾上写着"大德全敬赠",大德全是桓仁百年老店。
4、天后宫在沿海一代称“妈祖庙”,一般妈祖都是海运或航运的保护神,在内陆设天后宫是不多见的。国内少有的几处也都是在山东,福建沿海一带,其主要供奉多为妈祖,即海神娘娘,所以说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修设灵慈殿,供奉海神娘娘应该跟河运有关,而誉为“东方小上海”的沙尖子水旱码头正好兴盛于清光绪三十二年,这下就好解释了。
5、唐聚五,1899年生,原名唐福隆,吉林双城县人。1939年5月抗击日军而牺牲。1931年9.18后来桓仁时才三十二岁,现在北岭那个振臂挥枪跃马的青铜雕像就是他的塑像.



山门顶部浮雕有龙头、飞天



关帝殿殿脊

两个陶人手拿铁链,不知何故

关帝殿镂雕双龙




这里的脊兽很特别






镂雕凤凰

天后殿镂雕双凤

彩绘与镂雕

光绪年间的石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