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90410喀左天成观

(2009-04-10 20:37:34)
标签:

旅游

分类: 精彩纷呈的景物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天成观最大的特点是各个主要的殿宇各成套院,自为一家,互不干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东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南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钟楼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春秋楼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砖雕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钟楼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二进院落: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方丈楼

三进院落: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三皇楼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存放于三进院落里的喀左县出土石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天成观 位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内。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扩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道乐十九年(1839年)全观落成,总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建筑。

  天成观相传为崇祯皇帝的三叔始建。明代末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皇帝向皇族下了一道圣旨,可以隐姓埋名,各自逃生。崇祯的三叔携其子逃至北京西郊白云观出家,后辗转多年来到大城子,住在傅锁柱家,父子化名夏一阵、夏阳春。后来变卖了金银财宝,修建了天成观,做了一、二代方丈。

  天成观至今保留下来的有春秋楼、钟鼓楼、东西配房、三官楼、东西廊房、玉皇阁、三皇楼、经楼、大厅和龙王殿。这些建筑组成三个完整的四合院,主体面积达1700平方米。砖铺的楼梯和天桥,把所有建筑连结一起,形成了相互依存、交错支撑的紧密格局。整个天成观的布局合理,结构严谨,主次分明。各成套院,殿阁相椄,相互对称,总体布局呈八卦形。

    在中轴线上自南而北有两进院落,主体建筑有山门、春秋楼(七真殿)和三官楼(天齐殿)。一进院东西设有配殿各三间,二进院东西设廊房各三间,在春秋楼两侧有对称的建筑两组,东侧为钟楼和灵宫殿、西侧为鼓楼和玄坛殿;在三官楼东西两侧,分别有玉皇阁(老君殿、三霄殿)和龙王殿,东跨院建筑群中北设三皇楼(药王殿)和方丈楼,南设山西会馆和大厅,西设藏经阁(十不全殿)。东部建筑已毁。全观建筑中除玉皇阁为歇山式和山西会馆、大厅为卷棚式外,其他均为硬山式,钟、鼓楼为六角攒尖顶亭式建筑。
    东跨院内今存石碑三通,其中有清康熙年间立一通,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立一通,嘉庆八年(1803年)立一通,碑文记载了该观的沿革、修缮等内容。

  全观院内均用青砖铺地。楹联、横额较多,除部分石刻外,均为蓝地金字木刻而成。殿堂多为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楼阁的基石、斗板、海漫均用石条砌成,粗大的明柱漆成朱红色,脚柱、迎风和挑檐的石雕生动细腻,玲珑剔透,透雕的雀替、博风头、鸱吻、走兽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还有各脊上矗立的舍利子闪闪发光,与日辉映。钟鼓二楼为六面攒尖亭子式,它仅用六根明柱,支撑万斤的砖瓦顶盖,与主殿相衬,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天成观院外的皮影戏班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地摊上售卖的古董,天知道是真是假: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秤砣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