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解放了”
(2025-02-27 23:42:29)“哎呀,终于解放了!”
“是啊,考完了,终于解放了,我一下子就轻松了!”
“属于我的好日子终于来了,太开心了!”
“没错,今晚我就要放飞一下自己!”
两个人说话时的语气之轻松,神情之飞扬你很难用语言去描述,总之,在旁边的我也被深深地感染。
这样的对话你一定以为是来自学生之间吧,而且听口气应该是初高中了吧!
但这是那天在政府开完会之后我碰到的两位年轻母亲的对话,而我,被他们感染的同时,忍不住问了一句:“你们还要考试啊?”在我认为,两位年轻的女领导都在各自的部门做负责人,现在的体制内工作确实也不好做,各种要求很高,还要考各种资格证之类的。我以为她们刚经历过一次严苛的考试。
哪知道她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不是我们,是我们的孩子期终考试考完了!”
说完,她们哈哈大笑了起来!我也被自己的理解错误而暗自发笑,但是发笑的同时,我却陷入了深思。
孩子放寒假,妈妈却说“终于解放了”,乍一听,似乎有点不可理解,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正好反映了妈妈在孩子上学期间面临的压力和责任。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读书是自己的事情。学习好的,父母挺多表扬几句;学习不好的,可能也会唠叨几句,偶尔还会听到“读书不好,以后苦的是自己”这样的说法。事实上也是如此,我们那时候小学一般都会读完,初中就有人不读了,初中毕业的时候考上重点中学的可能会去读,考上普通中学的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放弃,还有一部分人什么也没考上,一毕业就开始走上社会了。那时候,我们的父母除了提供一日三餐,似乎从没有真正介入过我们的学习。但是现在的父母,完全是不一样了。
孩子上学期间,父母可能需要每天早起精心准备早餐,还要想方设法挑孩子喜欢的。而孩子呢,在父母一遍遍催促下才慢条斯理吃完早餐。接着父母就是送孩子上学,下午又要接孩子放学。现在的家庭,绝大多数都是会接送孩子的,不像我们那时候,都是自己上下学的。接着就是安排晚餐,现在一切都是以孩子为主,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午饭是在学校吃的,不一定那么称心如意,于是在晚餐上是煞费苦心,想让孩子增加点营养。虽然父母是带着满腔的爱去为自己的孩子做这些的,但是这种日复一日照料孩子的日常起居活,有时候还得不到孩子的认可,所以可能会让父母感到疲惫和压力。
但这还不是让父母最感压力的,真的压力来自于孩子的学习。
现代教育对孩子的学业要求较高,当前小学作业设计中,部分作业需要家长的参与和协助。例如,一些语文作业如亲子阅读、背诵检查,或者数学作业中需要在生活中寻找实例的任务,都需要家长的陪伴和指导。这种设计初衷是为了增强亲子互动和实践能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父母的压力。父母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的作业,一直听人说,不辅导作业的时候是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就是鸡飞狗跳。可见,父母辅导孩子作业会有多大的压力。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父母可能会感到焦虑和自责。
孩子上学期间,父母可能还需要应对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问题。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但是处在集体中,总会有各种小摩擦。孩子互不相让是常事,这一代孩子的家长也大多是独生子女,互不相让这一点上也不输于孩子,于是各种人际关系的烦恼也不是一点小事。这也给父母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如果仅仅处理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可能还要好一点,但是现在的课外补习成风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或者兴趣小组,接送是自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陪伴和辅导。学校是普及性的教育,自己报的各种班级可能是个性化的,对父母的要求可能更高,自然给父母的压力也更大。
放寒假了,孩子不用每天按时上学,课外补习班也可暂停一下,父母可以暂时摆脱固定的接送任务,辅导也可暂时停一下,于是父母可以自由安排家庭活动,比如睡个懒觉、带孩子去旅游或者进行一些轻松的亲子活动。
孩子放寒假意味着暂时没有学校的作业和学业压力,父母可以放松一下。
妈妈说“终于解放了”,可能是一种情绪上的释放。她并不是真的希望孩子一直放假,而是因为在孩子上学期间积累了太多的压力和疲惫,寒假的到来让她感到一种暂时的解脱。
这种说法也反映了妈妈对家庭生活的期待。她希望利用寒假这段时间,重新调整家庭氛围,让家庭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和快乐,而不是被学业和日常琐事所束缚。
当然,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频繁表达“终于解放了”,可能会让孩子误以为妈妈不喜欢照顾自己,甚至觉得自己是妈妈的负担。这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这种说法也需要谨慎表达,以免让孩子误解。
“终于解放了”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父母的压力和无奈,真的希望父母能在寒假期间合理安排时间,既要让孩子放松,也要保持一定的规律和学习习惯,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