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以回报,唯有努力——想起我敬重的周校长
(2025-01-29 16:51:53)
看到书桌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就想起了要求我读这本书的《作文周刊》的小杨老师。而认识小杨老师,是中学退休校长周正昌介绍给我的。今天特别想用拙劣的文笔记录一下这位少见的老校长。
周校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他才华横溢,尤其在语文上建树很高,中学现在特别有名的风华文学社就是他一首建设起来的。我很敬仰他,但是我真的和他并没有什么过多的交集。记得曾经有人向我推荐过中学校报办得好的信息后,我让熟悉他的马教导去联系周校长能否给我们小学社团老师来讲讲。那时候周校长很忙,所以他没有亲自来,而是派了他的手下来了。从那以后我经常能在门卫接到他们的《风华报》,每期我都认真阅读。直到他退休,或者说这张报也可能不办了,我也遗憾地见不到这张办得特好的报纸。
2019年,在政府的一次庆祝教师节会议上,他作为老教师代表发言,回顾了望亭中学的辉煌,并且真诚希望走出望亭中学的特色之路,而不要去和那些老牌高中走同样的发展之道,而我也作为论坛嘉宾进行了发言。会后他给我手机短信,“那天我明目张胆呼吁,党委政府该重新定位望中,我说了高校(当时的校长)不便说的话,凭毛校经验和了解,这不会适得其反吧!”这样的老者,发出的是肺腑之言,他是这所学校的全称经历者,完全可以看着这是真爱,这也是真方向,所以我回了这样的信息:“您拳拳爱望亭教育之心,都会被感动的,这样的思考是难得的,顾书记他们对教育挺用心,相信会引起重视的!”
之后我们也没有任何的交流。直到2021年12月,他因为另一个退休老教师的事情主动加我微信。2022年1月28日,周老发来一个信息:“恭喜毛校长,刚才看苏州一台见你光辉形象啦!不容易,真正的教育人,为你自豪!”
这是我获评“苏州时代新人”后又获评了“苏州十佳新人暨道德模范”,苏州市宣传部专门为我们做的一场颁奖盛宴,还拍了高大上的宣传片,各家电视台也是纷纷报道。周校长说的就是这回事。
得到敬重的前辈如此赞誉,真的有点惶恐,所以发自内心地回复:“谢谢尊敬的周校,众人托举才有我。”这是我的真实想法,没有众人的托举,哪有我的成功,宣传的似乎是我一人,但工作都是大家做的,学校的成绩也是大家干出来的。周校长迅速回复:“理是这理,但关键因素还是毛校的理念、追求、努力和情怀。不容易不容易的。望亭小学有你,学校之幸!教师之幸!学生之幸!”长辈的盛赞让我愈加惶恐,我说:“谢谢周校盛赞,继续向您这样的前辈学习,沉下心来做教育。”
就这样我们结束了这次对话,但这位老校长爱教育、爱望亭、爱后辈教育人的心真的很让我感动,毕竟我们真的不算熟,真正见面次数很少很少。
2022年2月28日,周校长发来了一篇文章,题目为《家英轶事》。他竟然记录了我和他的相识过程,其实我还真把和他同车回学校的事情忘掉了。他
还写了我们学校的情况,这倒完全是真实的,只是对我的赞誉我还是感觉有点压力,但我知道这也真的是一个赤诚老教育者对后辈的爱。这篇文章我没敢发,但我一直珍藏着,现全文转载如下:
家英轶事
听说毛家英这个名字,是在2013年的八月末。那天晚饭之后,我沿御亭路向太湖方向快步行走,途中邂逅在小学执教的宗同学,于是两人合伙边走边聊。
“你知道我校来了新校长吗?”他问。我说连续几年带着高三毕业班,还忙于四处搜集资料计划编著一部校史要向建校60周年献礼,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呐。
“她应该是有相当实力的!”宗同学给了我一个断语。简练精警,是这老兄的言语特点,他说话往往只给出金句似的判断结论,没有前提原因更没有分析说明;难得有,也很奇葩。因此我没去追问,而是扯开话题聊他处去了。但我由此脑海里储存了毛家英这个名字。
初识毛家英校长,是在2014年召开于春申中学的黄埭片中小学校长年终述职会议上。我是陪同我们中学校长参加会议的,小学是缪霞飞副校长陪同毛家英校长前往的。毛校长的述职内容特具体,讲话好像在范读一篇课文,语气抑扬顿挫,吐词圆润清晰。在述职者中有点异类;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她是一名语文老师,而且应该是位特别认真的语文老师。
述职会议很长,结束时早过了学校下班的时间。我回望亭只能搭乘缪霞飞的车了,没想到的是家住黄埭东桥的毛校长,居然也要同车回小学去一趟。我很好奇地问为何还要去兜个大圈再回家呀,毛校长淡淡地说:“下班回家前,我总要全校转一转的,习惯了。”因初次见面,我也不便多说啥。只是联想到了旧式大家庭的家长,总会最后一个睡觉,并且上床前会手提灯笼四处去察看察看:鸡鸭笼子蒙上了雨布没有;猪牛羊圈关严实了没有;尤其是厨房灶间,柴薪是否捆好并远离着灶膛,灶膛内火星子扑灭了没……真负责,给我鲜明印象。
毛校长第一次联系我,应该是2015年,他希望我前去小学,给负责社团工作的老师们讲讲我们中学是如何把风华文学社办成江苏省优秀文学社团的,又是如何把《风华》校刊办成全国优秀校刊的。那年我除了教一个高三毕业班语文,还在紧张地编著着由广陵书社出版的校史《足迹》历史卷;紧接着还有人物卷,一共八十多万字呐,不是闹着玩的,届时交不了书稿,出版损失由我负责的。我哪里敢分心?再则,我也正在把社团辅导员工作移交给年轻老师,于是告诉毛校长,我委派两位熟知文学社工作的老师前来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事后,这两位老师告诉我,毛校长真的太重视社团工作啦。这回毛校长给我的强烈印象:注重探索,下沉一线,作风踏实。
有一回,我夜走运河公园,遇上了由我们中学转到小学去的吴闻俊老师,他邀请我去看看他们的“魔方社团”。他说,是毛校长发现他有玩魔方的特长,鼓励他在校内组建魔方社团,让更多的孩子学习受益。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魔方热潮已遍及全校,校内的魔方大赛已连续举办九届,成为学校的鲜明特色。魔方社团,已经荣获苏州市十佳优秀社团。
“呀,你们的毛校长真的好重视社团呐!”我联想到当初我退休前她诚邀我们中学前去交流办社团的事了。吴闻俊不无自豪地也夸耀起毛校长来,介绍说他们学校的“我是小中医”社团,前景更加看好;尤其是毛校长亲自组建引领的望亭“叙事者”团队,十多名成员坚持数年,成绩卓著,全国闻名。
我被这么一位理念坚定,下沉一线,咬定目标,携手同仁,殚精竭虑,意志顽强,探索追求而卓有成效的乡镇校长所折服。
但是,我虽心折毛家英校长可和她没有联系的;我与毛校长建立微信联系还是去年底12月份,那是我想向她推荐一份资料:退休在望亭乡村小学的朱建文老师一份遗稿,叫《六十年风云变幻》。我详细地拜读过,这部遗稿虽有瑕疵但总体非常珍贵,简直是一部六十年乡村小学教育史,有血有肉的材料,失之可惜。于是我建议中心小学的档案室是否可以收藏。
出乎我意料的是,毛校长浏览文稿之后,第二天就专门召开了一个校长办公会议,作出决议,除了档案室收藏,还准备拿去印刷,结为集子,作为明年(2022年)重阳节退休教职员工返校的“节日礼物”之一;并希望我推介朱建文老师的儿子朱向阳给她,她计划在重阳节赠送这件特殊礼物时,由朱向阳代其先父进行一个书稿捐赠仪式。
文化意识如此之强,议事决策如此果敢,办公行事如此雷厉,方法步骤如此管用:不得不让人对这位女校长刮目相看。
翻看翻看毛家英校长的简历,工作31年,早在2009年,她就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的荣誉;最近又荣获了2021年度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苏州市道德模范称号。
家英,已然是校英、镇英、区英、市英……
英,花也。但愿爱花惜花的相关部门有关人员切莫将其挖出乡土,移栽进花盆;更加不要剪取其花枝花朵,插入精美绝伦的花瓶里。
因为,唯有植根于肥沃润泽的乡村泥土之中,花朵才会鲜艳,才能吐芳,源源不断……
周校长文中所讲的已故朱老师的文集的事情,其实当时我已经落实好了,确实是和周校所说的准备作为退休教师回娘家礼物的,但是后续因为有一些涉及几十年前的信访事情,我没敢动。这学期这件事情完满解决,朱老师的儿子甚至在望亭镇慈善设置了专项捐助金,我也可以放心大胆地落实下去了。虽然有点愧对周老师和已故朱老师的儿子,但是身在其位,有时候就是不得已。等真正完成,我一定在道歉的基础上第一个送给周校长。
其后我们交流很少,疫情期间他写了点文章,我们略有互动。直到2024年12月7日,周老师给我发来信息,说要介绍一个编辑小杨老师给我认识,主要是写稿的事情,他还给我发了这样一段话:“毛校长,我相信只有你能率领团队办成这件事情的,毛校长潜心教育,能成就事业。”
其实还真不知道要做什么事情,但被老校长这样“一将军”,我就加上了小杨老师。周校长说“你们一定会合作愉快而成功!愿毛校长的团队越来越能打硬仗。”
加上小杨老师后,一开始并没有任务,直到12月25日,小杨老师说想向我约一篇六年级稿件。名叫“好书串讲”,还给我发来了《约稿信》和《参考样稿》,并说1月10日前要回稿。当初打开看后,是要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来写稿的。那时候,有一个市级大活动在我校,还有几个发言等着我,确实有点忙乱,想推掉这个任务,给我们的语文老师去做,但是想到周校长的信任,又想到我只听说过这本书,没读过,正好也逼自己一把,把《我与地坛》认认真真读下来,所以我接下了挑战。当时就想下单买书的,可不知怎么的,一下子就忘了。直到手头事情基本做完的1月2日,才发现书还没买回来,于是迅速下单,并开始阅读。连续几天,推掉一些无关紧要的应酬,终于一字一句读完了全书,特别喜欢,也真有感慨。接着就是开始按照要求写稿,虽然字数不多,控制字在2300字以内,但是因为第一次写这样的稿,所以也费了不少周折。1月9日,我终于把稿子写完并上交了。
稿子是交上去了,但这本《我与地坛》却一直放在我的书桌上,一是我一看到书就想起周校长,他确实是我值得想起的一位老校长;二是我还想写点阅读此书后的感受。今天再次坐到书桌前,看到这书,就想起了周校长,于是忍不住在键盘上敲击了起来。
得到这样一位有才、爱才、惜才的老校长的厚爱,何等有幸。他已退休多年,却还在关心着我以及我的团队,这也真的让我更不敢懈怠。无以回报,唯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