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更好的老师——读《高手老师》有感

(2023-07-31 13:18:25)

认认真真读完魏智渊老师的《高手老师》,还是很欣喜的,既为有感同身受而欣喜,又为因获得具体的操作方法而欣喜。一边读,一边在想,书中的很多内容其实是可以直接拿来给教师们做培训的。能看到这样一本特别实在的书,真好!
做个严格的老师。
高考结束成绩不错,朋友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报考师范。但是孩子却不愿意,原因不是因为教师工作辛苦,而是说看到自己学校很多学生调皮,不听老师的话,怕自己当老师后也管不住学生。不怪这个孩子,其实初为人师,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事实上,在老师中,确实也有很多管不住孩子的,于是班级纪律总是很乱,纪律都无法得到保证,学科成绩自然也是不理想的。管不住纪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受书本理论的影响,认为要给予孩子更多的亲和力,要和孩子打成一片才是好老师。于是他们极尽温柔,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对待孩子,想用最柔软的方法感化孩子。但是放到现实中却发现,这方法不好用,但是再想换方法,似乎也不灵验了。很多新老师都特别困惑,为什么专家说的话不顶用呢?其实,不管专家们怎么讲,无论是新老师,还是成熟型老师,做一个严格的老师都是没错的。我们的新老师,之所以一开始没有当一个严格的老师,其实是因为他们对“严格”的理解有误,他们认为,“严格”就是一味地“凶”,“严格”就是一幅“灭绝师太脸”,要想和学生搞好关系,这样做老师肯定是得不到学生喜欢的。其实,用魏老师的话说,一个严格的老师,可能言语是温柔的,态度是亲切的,严格的本质,是对发展过程(无论是人格发展还是学业发展)的敏感和高效干预。严格的老师,照样可以用温柔的语言,照样可以用亲切的态度,但是前提是老师对学生要有指导、协助、激励,甚至要对学生有控制、制止、纠正。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胡萝卜和大棒都要存在,也就是一般我们说的“严爱相济”吧!如果我们的新老师一开始就能做个真正意义的严格的老师,那么你既能有一定的威严,也能得到学生的喜欢,你的班级管理一定会越来越顺畅,你的学科教学也一定会越来越出色。魏老师说,在一切朝向严格的修炼中,都包含了责任、专注、坚忍、自律。是的,不光是新老师,其实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不断修炼,成为一个严格的老师。
做一个会管理微信群的老师。
班级微信群是任何一个老师无法避开的话题,尤其是班主任。有了微信群确实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通知、告知、提醒可以随时发布,活动照片、视频也很方便传输,讨论问题也很方便,但是也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一旦家长因什么误解导致什么不满,在群里一发,也容易引发不好的情绪,没有经验的老师甚至弄得不可收拾。所以我一直说,微信群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用得不好也带来很多的困惑。但是我们不能阻止时代的发展,也不能因噎废食,微信群必须要用,关键是怎么去用。其实我们也一直在说,要建立群规,要让每一位家长遵守群规,但是我们只是倡导,从没站在学校层面去细致制定过微信群规。魏老师用专门的章节向我们阐述,学校微信群怎么管理,这是一门教育学。文中不光有详尽的微信群规则,为了确保家长知晓并理解规则,还列出了一些措施。这就是魏老师的不一样之处。平时我们也会列出各种各样的规则,但是对于规则是否接收到,是否理解,我们往往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这也说明,有些工作,我们做的只是表面,所以同样是做一件工作,效果会有不同,就在于做得是否细致到位。这也给我们启发,既然已经做了,就尽可能深入做到位,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里有一个细节,我又学到了一招。对于进群后,我们往往要求实名,但是魏老师说没有必要。有的人说,不实名,老师怎么知道呢?魏老师说老师可以加备注。我觉得这个方法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有的家长对你老师他当然愿意实名,但是对于班级家长,他不一定愿意实名。迫于老师的压力,他即使实名可能心里也会不舒服。再说家长群中确实也有形形色色的人,实名后可能也会对家长造成一定的干扰,所以教师对家长实名进行备注,这真的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今后我们也可以让老师们试试。魏老师在文中对于怎么维护微信群规则写得很详细。一开始的时候,老师确实需要花费很多的心思,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当你的付出让微信群得到了健康的发展,那今后的你就省心多了。功夫花在前,那是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教师在微信群的发言魏老师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就是实实在在在教老师们怎么做啊,非常难得。平时我们也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招” ,但是更多的只是讲个框架,或者只是讲个理论,真正拿来就能用的并不多,但魏老师的这些招完全可以拿来就用。一个微信群,看似很小,但是在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小事不小,所以魏老师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啊!
做一个会发现学生优点的老师
手指伸出来都有长短,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孩子,有差异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不可否认,现在的班级中,学科成绩好的孩子得到的关注和激励多,成绩弱的孩子关注可能也不少,但往往不是正向的激励性的关注,而这种关注有时候只会让孩子朝着越来越远的方向离去。怎么样让班中的孩子都能得到正向的关注,都能让他朝着太阳那方成长,魏老师说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一顶桂冠。是的,学科成绩好的,即使他可能也有许多不足,比如心胸不够宽广,爱斤斤计较,比如平时不爱劳动,但一白遮百丑,因为学科成绩好,大家都忽略了他的不足,得到了更多人的正向关注,因而可能得到的桂冠不止一个。但是学科成绩不好的同学,即使他爱劳动、爱助人,体育好、懂孝顺,可能仍旧没办法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大家聚焦的是他学科成绩不好的不足。作为老师,我们就要善于去发现学生的优点,比如劳动积极的,老师要将这一优点设法放大,并大张旗鼓地表扬,让更多同学发现他、赞许他,也让他得到更多的自信。在这样一顶桂冠的激励下,孩子的行为多多少少会有所改变,说不定对学科成绩也有所改善。退一步讲,即使不能改善学科成绩,其他行为得到改变,不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吗?我们学校一直在做的“我喜欢你”活动,就是设法发现每一位同学的优点,让每个生命都得到成长。我案例中的“星星的孩子”,在老师的有意安排下,他喜欢劳动、努力为班级表演同学搬道具、虽然成绩差但不放弃努力等事项都成为了同学表扬他的理由,他也成为了班级中“被喜欢”的对象,从此原本默20个词语可以错18个的他,慢慢地默对的词语开始多起来,最关键的是他回家懂得要先默一遍,他在学校、在家里多了很多欢笑,所以妈妈也发来了长长的感谢言辞。
多发现学生的优点,给每一个孩子一顶桂冠,真的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愿我们的老师都成为能发现学生优点的老师。
魏老师的《高手老师》其实就是在教我们做一个更好的老师,我读了有很大的收获,期望更多的人能读这本书,并得到更大的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