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维影响教育》有感——思维影响教育先从影响家校关系开始
(2022-12-31 15:07:57)本月共读《思维影响教育》。初读书名,以为是有关思维的理论书籍。现如今,谁都知道思维的重要性,所以各种各样的思维理论书籍确实也不少,在我们六年多共读的过程中也读了几本。我知道读一些比较前沿的思维理论书籍是有益的,但是由于自身的理论功底确实比较浅,所以对于理论的书籍还是有点畏惧的。正式开始阅读,才知道我的最初理解是错误的,这是镇江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徐明所写,也属于基层一线人员的著作吧,不是那些理论专家、大学教授写的纯理论的书籍。书中的内容都是一小篇一小篇的,每篇文章都是一个小主题,而且都和我们基层教育密切相关,所以读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一开始我读得非常快,但是后期因为疫情放开、新冠中招等原因,并没有能够很早读完。
读完整本书,其实还是存在疑惑的。书中似乎并没有整篇累牍讲思维,也没有特别让人找得到思维如何影响教育的内容,那书名为什么叫《思维影响教育》呢?带着疑惑再读李政涛教授写的序,书中的四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首先,思维革命意味着形成追问性的质疑习惯;其次,思维革命意味着摒弃传统的思维;再次,思维革命意味着要转换角度看问题;最后,思维革命意味着中西思维方式的融通。”我突然明白了,这本书的内容都是作者对教育教学现象的一些批判式的思考,是作者一种思维的革命,所以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给教师88个批判式思考。”
我读书总喜欢拿起来就读,尽管书上的所有内容都会通读,但是说实话,通读一遍有时候是没办法全部理解的,就像这次对于书名的困惑。读完之后再带着困惑去重读,去寻找答案,并能得到解决,我觉得这也是很大的读书收获。
作者所写的内容其实就是我们教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遇到了,最多可能生发一些牢骚,但是不会像作者这样去进行批判式的思考。正因为作者养成了对身边的教育现象经常进行批判式思考的习惯,所以对教育现象的感知越来越敏锐,对教育现象的理解越来越透彻,自己的教科研能力也越来越提升。
书中讲到了太多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其中多次讲到现如今如今的家校关系,更是让人感同身受。
时代在发展,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照理说教师理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尊敬,但是现实情况是教师行为受限越来越多,教师受到的质疑也越来越多,导致教师该管的不敢管,该说的不敢说,教师的专业性受到了严重的侵害,成为了明显的弱势群体,学校也成为了人人都可诟病的地方。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是教师自身的原因吗?我们不否认,现在的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有问题的人员。很多人怀念以前的老师,说那时候的老师如何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那时候的老师基本功如何如何扎实,而现在的老师课上不讲课后讲,还收受学生家长的礼物,对学生简单粗暴等等,似乎现在的老师都是不合格的。不得不说,那时候的老师确实很淳朴,对学生的爱也很单纯。但是那时候的学生和老师群体都很小,加上环境也比较单纯,所以人与人之间确实会简单一些。而且那时候的宣传和现在也不一样,你现在所看到的一些感天动地的故事,都是正面宣传报道,而那些处在不那么光明角落的事情,随着时光的流逝,大多灰飞烟灭了。而现在的学生和教师群体是那时候的多少倍,不用任何人多说,我们都可以体会到。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我们不否认教师队伍中确实会出现一些师德不过关的人员,加上宣传导向以及一些自媒体为吸睛可能专报道那些负能量的事情,所以对于教师队伍中的个别负能量事件,放大了报道,放大了传播。于是社会上就觉得,现在的老师不负责任,现在的老师只想自己的利益,现在的老师没有爱心,久而久之,个别现象似乎变成了群体现象,教师似乎成了人人可以口诛笔伐的对象。
事实上又是如何呢?不是为教师辩护,现在的教师都是经过专业师范院校训练过的,肯定会比那时候初中、甚至小学毕业就被拉着当教师的要专业。也许因为社会环境或者家庭环境的原因,现在的年轻教师一开始的时候确实在爱心、耐心、责任心上会差一些。但是现在要当教师也不容易,大大小小的考试、分门别类的培训,各种各样的要求,加上工作后环境的熏陶,我觉得老师们的职业意识越来越强,大家也都挺珍惜这份工作的。所以大多数教师都是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上课的时候恨不得把所有知识都能塞到学生脑子里去,听到课上不讲课后讲,我们只能苦笑。学生有问题了,老师苦口婆心地教导,劳心劳力,当学生有点滴进步的时候,老师欢欣鼓舞,比自己得到成绩还要高兴;当学生油盐不进,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时候,老师愁眉不展,那种很铁不成钢的难受只有你经历了才能明白。一直说,不是父母却比父母还操心,这只有在学校能够找得到。可是现在的家长总觉得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够关心,恨不得班级所有的资源都能向自己的孩子倾斜。因为老师成为了弱势群体,所以谁都能来干预老师的事情。连安排个座位都能受到反复的干扰。坐在后面的嫌老师关注度不够,要求调到前面;坐在边侧的,嫌看黑板不正,要求调到中间;坐在前面的,嫌看黑板太近,要求调到中间……他们全然不顾自己孩子的身高因素,也全然不顾班级中还有其他同学,他们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孩子。如果老师不给他们调,就说老师做事简单,不会安排班级的事情,有的甚至一而再再而三找到领导要求调换。老师连安排座位的事情都要受到干扰,更何况是其他事情呢?当老师真的太难了!
学校呢,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开学初安排任课老师,由于交流、产假等原因,要调换老师,于是家长集体上访不允许调换;而老师稍有不如家长意的,又会集体上访,要求撤换掉老师。学校坚持不换的,家长还要反反复复上访、投诉,如果造成影响,你学校做得再对也是错。这时候的学校何去何从,坚持己见?上级说连这么一点小事都处理不好,闹成这样大的影响,迅速去解决好,否则——无奈屈从,心中的委屈不说,今后的工作该怎么做?学校连安排自己的老师的权力也没有,到底还能做什么?学校的弱势,就从这样一件小事情上就可窥全豹。
小时候,我的老师都是民办的,但是在我心目中,他们都是最伟大的,我对他们充满了崇敬,所以当老师一直是我最美好的愿望。长大了,我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老师,我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中去,但是我明显感觉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及至当上学校的领导,要面对更多学生、教师问题的时候,我进一步认识到,老师难做,学校更难做。
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如果教师得不到更多人的尊重,如果学校得不到更多人的认可,伤的是谁呢?
书中有一篇文章中说到:在强调学校融入社会、教师服务于家长的同时,社会理应对学校运营有一种特殊的保护,家长理应对教师工作有一种特殊的尊重,而不是偶有风吹草动,立刻将矛头指向学校。
家校合力,才能共创教育的美好;家校共育,才能开创教育的未来。这应该也是一种思维的革命。思维影响教育,应该先要从思维影响家校关系开始吧!
前一篇:笃行不怠,力作引路人
后一篇:但愿今后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