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终身阅读者”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读《好的教育》有感

(2022-09-30 11:13:22)


本月共读唐江澎校长的《好的教育》,在本月的最后一天终于一字一句读完了这本书。真的很受启发,和之前读到好书的感觉一样,有时间一定要再读一下,这样才能让自己有更深切的感受,也可以让我更好地去借鉴。
唐校长本来就是教育界很有名的任务,之前也时常读到跟唐校长相关的文字,自从2021年全国两会上唐校长发表“四者”言论后,更是在全国起到了轰动效应。各种各样的评论特别多,我也时常能够读到。
虽然与唐校长所在的无锡并不远,但是之前并没有和唐校长近距离接触过。前两天省教育学会在我去举行活动,第二天下午,可能有的参会人员工作繁忙,原本坐满的其他区市参会人员的座位欧了一些空缺,领导叫我们自己区的填补进去。我看到最边上有个空的座位,没注意后面的名字,一屁股就坐了下去,开始认真聆听专家们的讲座。前面几个专家快讲完了,我看到门口走进来一个老师,有点面熟。我们领导见他进来,示意我赶紧让出位子。我迅速到了边排,那位老师很自然地往我的座位上。我多看了一眼,结果发现那座位上贴着“唐江澎”三个字,原来他就是唐江澎校长,我无意间坐的位子就是唐校长的。随后,唐校长就进行了10分钟的专题发言。尽管没有和唐校长交流,唐校长也不可能认识我,但这也是我与唐校长最近的一次接触。
“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引发了太多人的共鸣,也得到了太多人的共鸣。其实之前唐校长就提出过“终身的阅读者”,对于我而言,尤其感同身受。
“终身阅读者”一定是从小就要开始阅读吗?如果说小时候有条件,能够从小就浸染的良好的阅读之中,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不影响做“终身阅读者”。 
现在很多人碰到我,总会说我读书读得多,甚至有人问我,你的读书习惯一定是小时候养成的吧!其实,我小时候从没有拥有过真正的课外书,
我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农民家庭,父辈、祖辈、曾祖辈都是农民,我爸爸初小毕业,相当于读到现在的三四年级吧,我母亲不识字。小时候父母就是勤勤恳恳地在农田耕作,没有意识也没有钱给我买课外读物。我读小学时,只有两本书,那就是语文和算术,(那时候还叫算术)。父母没有给我买课外书,但是我却有两本被我当做宝贝的《儿童文学》和《童话大王》。那当然不是买的,也不是借的,那可是我的奖品啊!那时候有一阶段评的不是三好生,叫红花少年,有一次我评上红花少年后学校给我发的奖品就是一本《儿童文学》和一本《童话大王》杂志。你一定觉得那是学校购买的新的杂志吧?才不可能呢!我拿到的奖品都是发黄的,很旧的。后来我知道那是学校订阅的报刊杂志。新的杂志送来后,老师们会轮流看,看完后学校保存起来,几年下来,慢慢地积累多了,扔掉肯定不舍得,于是就给我们当奖品。从没有见过课外书的我拿到这个奖品后爱不释手,一遍又一遍阅读,那几本杂志上的所有文字我几乎都能倒背如流。这也是我读小学阶段最难忘的关于课外书的故事。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清清楚楚。我现在上阅读课,每次和学生讲这个真实的故事,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现在的家庭,如果说孩子想看书,那父母一定会乐颠颠地前去购买,一买就是一大堆。现在不是缺书,而是缺少看书的孩子。
上初中后,我仍旧是没有课外书读的。我哥哥比我大5岁,我读初中,哥哥读高中,在老师的建议下,父母狠狠心给他订阅了《作文通讯》。至于我,父母肯定舍不得给我订阅杂志了。那时候,确实穷,对家里的男孩子舍得花点钱,也是很正常的。于是哥哥订阅的《作文通讯》又成为了我唯一的课外读物。还是那样,尽管有的文章我读不太懂,但是每一本《作文通讯》上的文章我都烂熟于心。因为文章太熟悉了,不经意间就能模仿着写出一篇又一篇,即使是仿作,老师也总是给出高分。我想我现在喜欢记录,写下的文字比较多,也跟初中老师在作文上给我的高评价也有密切联系。
“读书什么时候都不嫌迟!”我小时候几乎没有读过课外书,是工作以后才开始大量阅读,也让我体会到了读书的好处。我想,今后我也会沿着“终身阅读者”的路走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