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磨”出来的精彩——记商丘市小学语文教研员李斩棘( 毛家英)

(2014-09-20 18:34:09)
标签:

教育

    

   ( 写这篇文章,步胜、德重、丽丹,还有豆豆自己都提供了材料,感谢!) 

     “一个好的教研员是当地教师的福、当地学生的福、当地民众的福,因为她会给当地课堂带来变化,让改革真正走进课堂。”著名特级教师高子阳高度评价的这位教研员就是商丘市小学语文当家人——李斩棘。

身为教研员的她,谈的是语文,说的是课堂,磨得最多的是她们老师的课。一次次深入基层,一次次走进课堂,诚心诚意地评,真心真意地教,思维的碰撞、灵感的迸发、知识的提升,精彩就那么神奇地发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磨课之中。

“零距离作文”与零距离指导

武步胜,商丘市乡村的一位从未让课走出自己学校的青年教师,因为自创“零距离作文”,并且默默钻研不断实践,慧眼识英才的李斩棘在网络教研中发现了他,于是一位乡村教师和他的零距离作文快速成长了起来。

为了让零距离作文走出学校,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李斩棘老师安排了一次全市作文教学研讨会,现场就在武步胜那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武步胜的零距离作文“将过程写具体”自然是这次研讨会的重头戏。

大市作文研讨课在自己的区域进行,武步胜所在区的语文教研教研员自然是十分重视,安排了三次磨课。令人难以忘怀的是,这三次磨课,作为市级教研员的李斩棘老师次次莅临现场,并对武老师进行手把手地指导。不仅如此,李斩棘老师还通过手机、网络和武步胜进行不断地沟通、不断地交流,每一次都那么亲和、耐心、认真,让武步胜这位乡村教师内心时刻充满着温暖、感恩和动力。

没得到过更多锤炼的武老师自认为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课堂驾驭能力也不够强,因而总是显得不够自信。李老师用包容的心态、真诚的语言不断鼓励着武老师,还用具体的指导不断给予武老师自信。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武老师巧妙运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不具体的改写文与原文,深深地体会到不具体的糟糕和具体文的精彩,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对比中轻松习得了将过程写具体的方法。

活动结束,李斩棘老师诚恳地指出一些武老师需要努力的地方,但更多地是对他进行零距离作文实验的认可和推崇,并且希望相关领导能为武老师创造更为宽松的教研环境,让他成长得更快。

如今,“零距离作文”让更多人知晓,也成为了区教研室教研活动的主题,更成为了省级研究课题。这一切,怎能离开李斩棘这位市级语文教研员不遗余力、尽心尽力地零距离指导?

八所学校与十七次磨课

侯德重,又一位喜欢语文、热爱教学的年轻人,在平时的网络教研中,他的出色表现引起了李斩棘老师的注意,为了进一步提升侯老师,李斩棘老师推荐他参加江苏徐州举行的“第七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多种风格展示会”。从未参加过省级赛课的侯老师得到消息,内心的兴奋与激动可以想见,但挑战和压力也前所未有。

一个教师的成长,自身的渴求是基础,他人的督促和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从确定课题到正式参赛,侯老师先后在8所学校进行了17次磨课。真是让人不太敢相信的数字!但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整个磨课过程,李斩棘老师始终参与。每一次听过之后,李老师总会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状,开出药方。“德重,你的字要好好地练练。”“你的话太多了。”“你要让学生读。”“你始终游离在课堂之外,没有投入。” 侯老师的课堂在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静悄悄地改变着。

远在徐州的学生是未知的,如何更好地考虑学情呢?来到不同的学校,尝试不同的学生,赛课选手才会有更多的体验,正式比赛的时候才能处变不惊。细心的李斩棘老师利用教研员的优势在侯老师试教的学校的选择上费了很大的心思,从农村小学到乡镇小学,再到市区小学。李老师不光自己倾心相教,还发动区域内成绩卓著的老师和她一起为侯老师磨课,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遍又一遍的评议,侯老师的课越来越成熟。

临近出发前的最后一次试讲,李老师又发现了教学设计上存在的课时划分模糊的问题。“德重,再讲一遍吧。”李老师似乎比自己的事情还重视。“我们区明天就要期中考试了,哪里还有学生啊?” “没关系,我给你联系,我们去其他区。”就这样,第二天的早上,李老师早早地在单位等着侯老师,然后一起乘出租车前往睢阳实小……

侯老师去参赛了,和17次磨课得到的沉甸甸的收获相比,结果变得那么微不足道。赛课结束,一向不善于表达的侯老师道出了自己最真的内心:遇上李老师这样的教研员,是他这生最大最大的幸福。

全国舞台  独占鳌头

马娜,有能力,有素质,读过很多书,但她很低调,不张扬,是李斩棘老师特别喜欢的青年教师。省里要求她代表河南参加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接到任务,李老师不敢有丝毫懈怠,马上和马娜开始了长达四个月的备战。

朗诵展示、才艺展示、粉笔字展示、语文知识答辩和课堂展示,是素养大赛的五项必过项目,要求之高让人心生畏惧。但既然接受了任务,迎难而上是不二的选择。虽说前四项的准备也是艰苦卓绝的,但毕竟是可以事先准备的,最难的就是课堂展示。北师大版小语教材长篇类课文特多,又不知道抽到哪一册哪一课。为以不变应万变,设计一个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首先明确难题。 “课时难题”、 “长文短教难题”、“语言运用难题”被一一找出,最后确定上第一课时。找出了需要解决的难题,她们又开始摸索对策。 “30分钟的长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怎么教?”经过实践与总结,他们定下了如下模式:一、初读课文,解决字词。二、再读课文,梳理内容。三、找准文本的核心价值进行一两个点的训练,且要关注语用。这一模式看似很普通,但实施起来要想与众不同,一定要设计有亮点。思路形成,她们又开始将北师大五六年级的课文进行了分类:叙事类文章、说理性文章、抒情类文章、说明性文章、古文文言文等,这样一点带面,层层剥笋。

对策形成之后,就是李老师和马娜进入具体课文的准备阶段了。为了有一个强大的备课团队,李老师除了安排好学校的核心备课人员之外,还邀请了全国各地有实力的教研员、老师,在网上成立了单独的备课群,准备进行现场的网络备课。

终于,马娜和李老师去南京了。各项比赛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课堂展示的课题是六年级上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这篇课文好长,是一篇书信格式的文章,里面的信息很多,生字词也很多。该怎么备课?时间不容他们有过多的犹豫,现场团队和网络团队迅速到位,一场紧张的备课大战开始了。备课过程中,有不同意见,也有争辩,但在李老师的协调下都达成了一致。从上午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教学设计终于定型。为了让马娜第二天赛课的时候精神充沛,李老师不许马娜再多准备,硬是把她劝回房间,强行命令她休息。马娜去休息了,李老师这根“定海神针”也无法再坚持了,她累瘫了,但是她怎么也无法入睡,一路的艰辛涌上心头,心中的担忧无法抛开。

第二天,扣人心弦的“课堂教学展示”开始了,马娜以其个人独特的亲和力,精巧的教学设计,生动的教学评价,把河南省、商丘市近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成果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们,为所有与会人员呈现了一堂精彩灵动的语文课。

最终,马娜获得了此次盛会的最高奖——特等奖。李老师和马娜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一路相伴,李老师使马娜在全国大赛的舞台上,一举夺魁。成功的路上并不平坦,但她们依旧顽强走过。一路上有汗水、有泪水、有欢歌、有笑语,累并快乐着,苦并收获着。

李斩棘,商丘小学语文的引路人, “磨”字当头的教研员,她让武步胜磨出了学校、磨向了成功;她让侯德重磨向省级赛场,获得佳绩;她更让马娜磨到了全国最高赛场,获得最高荣誉;还有孙丽丹、曾瑾、宋春丽……都感受过李老师与她们一起磨课的真情。

这,就是李斩棘老师一路“磨”出来的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