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息化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探究开题报告

(2019-02-05 18:18:18)
标签:

教育

开题报告

  《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和探索》

一、课题研究缘由

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凭借着特有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图文并茂的学习情境、迅捷的信息传递以及资源共享等优势已深入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的整合强调用信息技术构建一种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以实现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目的。它将会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它可以使英语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让教学节奏加快,教学内容密度加大,让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现代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上要求从培养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培养创造型人才,要求学习者能够有良好的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职教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在以前的课堂上,主要采用的是录音机 听力磁带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曾经对课堂讲授形成了有益的补充,推动了职教英语教育的发展。但现在,PPT和多媒体等超文本的使用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信息量,提升了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应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信息技术与职教英语教学目标的整合

整合原本是系统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引用到教育理论中,一般是指“整体综合、渗透、重组、互补、凝聚”。对课程教学进行整合是为了让教学系统中各个分散的要素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对学生的激励与唤醒。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大脑才能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学习效果才会变得极其明显。而英语作为一种应用性学科与工具,更需要使用各种新式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积极的学习参与,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超越具体的功能和结构,成为语言的创造性学习者,在达到交流沟通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创造出形式多样、内涵深刻的语言。 

2、信息技术与职教英语教学方式的整合

  著名心理学家赫瑞特拉的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说明信息的展示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在传统的职教英语课堂上,提问法、讲解法、练习法这类以教师为主的学科教学方式在职教英语教育中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海量信息不断涌现,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 利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职教英语,充分调动起学生脑、眼、手、口、耳等各个器官的使用,集图形、动画、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教学,全方位、多角度地吸引学生,增加信息量,使英语课堂更显生动活泼,使学生自始自终都能够保持强烈的兴趣,从而易于接受、记忆新知识和学习内容。

3、信息技术与职教英语教学内容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优势之一就是教育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的显示方式由传统的黑板、粉笔,或者再加上录音机,转变为文字、图像、声音、画面多种形式共存。这种多媒体化有利于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类型的学习情境。如:社会情境、文化情境、问题情境、自然情境、虚拟实验环境等。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多种感官的刺激可以使“平面”的知识变成“动态”的知识,使教学内容超越课本的局限性,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使学生增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语境下学习,从而有力于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超文本特性,生动形象地展示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4、信息技术与职教英语教学过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优化了职教英语教学的过程,开拓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语言的实际运用,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新知识,丰富了语言的文化内涵,并能形成长期的记忆效果。在不同阶段,都要通过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而课程整合正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与职教英语课程教学的整合,正是一种可以使用的可行性较高的方法。

三、调查研究方法

1、调查法:综合运用多种调查方法和手段(如问卷、访谈等),研究目前学校“信息化”课堂教学实施现状、价值及其实践方法措施,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2、文献法:用于对现代教学资源和相关学科有效性研究文献材料的搜集、整理。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并进行创新,建立本课题科学合理的研究体系。我们学习并遵守《英语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进入职教英语课堂,成为课堂中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主流技术。

3、比较分析法:借鉴相关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展经常性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对本课题的研究实验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吸收它们在运用中的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从而提高本课题研究的水平和效率。通过电子白板课堂的反复讲学,来比较研究。

4、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侧重应用研究,研究人员必须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5、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的研究步骤,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相关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较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总结、交流、推广,不断积累阶段性成果,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四、课题研究的组织过程

 1)丰富教材,优化资源配置  

英语教学多以对话、阅读为主,大多有一定的情境。如果反复地让学生跟读、操练、对话,难免会使他们觉得枯燥。此时,借助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利用动画短片,设计几组人物或卡通动物,让他们根据不同的人物,变换不同的表情,运用不同的语音语调,说出所学对话。逼真的画面,跳跃的文字,优美的音乐,富有感染力的朗读,让文字、内容和情境立体化,使教材内容很容易被掌握。

2)转变教师教学模式,形成学习共同体  

以教师为中心的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位置,成了知识灌输的对象,个性潜力也被扼杀。这种现状极大地阻碍了英语教学的开展,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于学生先前经验和教学内容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利用信息资源、同学资源、教师资源主动建构知识,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边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从中心走向边缘。所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反,新课程改变了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一本教材、一根粉笔、一张嘴”的单一的授课模式,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要来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生不再处于以往被动听课的位置上,不思考,只知道忙着记笔记,而是积极参与,成为主体,使课堂以学生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以进行大容量的仿真交际。在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其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经常得到锻炼,因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激发学生兴趣,实现自主探究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自身优势与职教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调动学生英语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把英语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都能清晰的解读,学生能够更好的吸收所传输的内容。培养学生网络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寓教学于创设的情境中,能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从而在大脑皮层产生强烈的反射,留下深刻的印象。(4)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提供广阔的知识空间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课上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实践机会。但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教学总是机械地围绕着书本,重复老内容,使学生接触到的英语材料少,信息量不足,视野不宽,没有新鲜感,枯燥乏味。但现在有了信息技术的整合,我们可以搜集最多的最流行的学习素材,为师生双方提供很大的选择余地。

五、课题研究分工

  课题组组长(负责人)在本课题研究中负责组织工作,制定总体研究计划、各阶段的试验研究方案及撰写调查报告和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执笔), 在本课题研究中负责课题实验,制定调查问卷,撰写各阶段试验研究报告; 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数据的分析处理.此外,教育对策的研究、实验均由全组成员参与进行。 

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1月-20193月)

1.调查分析本校信息化教学课堂使用情况

2,填写申请书,报专家领导审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4月-20197月)

定期进行研究总结,每月上传两篇相关文章至博客。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8月-201912月)

撰写结题报告,并请专家对实验成果进行指导。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的研究报告及论文。

(二)形成信息化教学占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他们学习水平的课堂教学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