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溪边”是巨松鼠

标签:
山海经溪边巨松鼠云南巨松鼠 |
《山海经•西次一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上多棕枏,下多菅蕙。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靡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
溪边,即巨松鼠、云南巨松鼠。别称 树狗、黑狸、藤狸、黑果狸、黑大松鼠。
兽“溪边”为什么是巨松鼠?
其一:“其状如狗”。巨松鼠别名树狗。很像狗的模样。
其二:“名曰溪边”。我国古代有没有把“边”字用在事物的名称呢?当然有,我国古代的服装中就有带“边”字的名称的,就是汉服的“钩边”。“钩边”及就是“曲裾”。曲裾。《礼记·深衣》:“古者深衣盖有制度……续袵鉤边,要缝半下。” 郑玄注:“鉤边,若今曲裾也。” 清 江永 《深衣考误》:“鉤边,谓裳之右旁别用一幅布斜裁之,缀於右后衽之上,使鉤而前也, 汉 时谓之曲裾。盖裳后为裾,缀於裾曲而前,故名曲裾也。所以必用鉤边者,裳之右畔前后衽不合。若无鉤边,则行步之际,露其后衽之里,有鉤边而后可用揜裳际也。”
“曲裾深衣”是汉服深衣的一种,秦汉时期常见服饰。还有我们过去手工裁衣服、织毛衣的“钩边”。
“溪”是通假字,即“系”。《说文》系也。《博雅》相连系也。《前汉·叙传》系高顼之胄兮。《注》应劭曰:连也。说文解字注:从糸。糸、细丝也。
“溪边”就是“系边”,即相连的细丝“钩边”。
巨松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光滑的皮毛,我们再仔细看看“巨松鼠”的皮毛和颜色搭配的样子是不是很像秦汉流行的服装“曲裾”,也就是“钩边”?“溪边”就是巨松鼠皮毛的样子很像秦汉流行的服装“曲裾”,也就是“钩边”,这是古人以巨松鼠皮毛的样子来命名。
其三:“席其皮者不蛊”。“蛊”即血吸虫病。病人的特征是骨瘦如柴、大肚子。“席其皮者不蛊”。意思是坐在巨松鼠,也就是“溪边”的皮上不会大肚子。古人为什么这么认为?巨松鼠有两个特点:一是身体瘦长;二是胃口大。成年巨松鼠每次进食量为200~300克,每天进食两次,吃掉果子约500克。有巨松鼠活动地区,在果树下往往就有大量为其啃后丢掉的果皮、果壳。我们知道人吃饱了,久座不运动就容易大腹便便。古人观察到巨松鼠胃口大,身体又瘦长,不大肚子,故主观臆断为“席其皮者不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