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海经》中的“祝馀”是麦冬,即西王母“不死药”

(2018-05-01 15:46:37)
标签:

山海经

祝馀

麦冬

不死药

 《南山经•南次一经》:“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食之善走。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祝余,即麦冬。别称禹韭、禹余粮、不死草、西王母长生不死药、沿阶草、麦冬门、野麦冬、土麦冬忍冬、忍凌、书带草等。

麦冬为什么在《山海经》中叫“祝馀”呢?麦冬别名禹韭、禹余粮。今天河南省的禹县有一个关于麦冬代代流传的说法:大禹治水成功后,地里的庄稼获得大丰收,粮食多得吃不完,大禹就命令老百姓把剩余的粮食抛撒到河流、山谷中庆祝,河岸旁、山谷中便长出了一种草,即麦冬。人们称此草“禹余粮”。由于此草产于禹州,叶窄而细长,形似韭菜,故叫做“禹韭”、“禹霞”。由于麦冬有“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的功效,故又被称为“不死药”。因为是为了庆祝粮食丰收抛撒馀粮而生此草,故名“祝馀”。“余”本意为“剩下的”。“食”和“余”联合起来表示“用餐后剩下的食物”。
  麦冬在古代是道家养生辟古的重要本草,号称“西王母不死药”。所谓“嫦娥奔月”中的嫦娥所盗之“西王母不死药”,即麦冬。“奔月”是麦冬能“轻身”的文学化描述,嫦娥本为“月精”。
  麦冬在古代被称为“西王母不死药”,“西王母”即鹿,麦冬正是鹿科动物爱吃的食物。


 麦冬的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麦门冬,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图经本草》:“世传昔禹治水,弃其所余食于江中,而为药也。”
《神农本草经》:“禹余粮,一名白余粮,味甘,寒,无毒。服之,不饥,轻身,延年。生东海,池泽及山岛中。”
《本草分经》称麦冬“甘、微苦,微寒。润肺清心、泻热生津、化痰止呕、治嗽行水”。
《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宁嗽。”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