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昆仑山”之一:滇西大怒山脉、云龙旧州下坞三崇山、横断山脉。

标签:
昆仑山三崇山大怒山 |
“古昆仑山”的地理位置到底在哪里?汉武帝派张骞沿着今天的黄河而上求之不得。中国历代文人也求之不得。那么到底该怎么确定“古昆仑山”的地理位置呢?当然是文献查找与地理考证相结合。那么寻找什么样的文献呢?当然是我国现在各省古代的地方志。那么我国各省古代的地方志有没有白纸黑字写着“昆仑山”的名字呢?当然有,铁证如山,不容否定。
有一点必须清楚,确定“古昆仑山”的地理位置不能寻找古代外国的文献。因为中国建国最为久远,中华文明极其古老。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春秋纬称自开闢至于获麟,凡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凡世七万六百年。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曰懾提纪。四曰合雒纪。五曰连通纪。六曰序命纪。七曰脩飞纪。八曰回提纪。九曰禅通纪。十曰流讫纪。盖流讫当黄帝时,制九纪之间。”
我国古代纪年一个月为一岁,是十二岁为一年,所以我国的“十纪史”准确的年数为二百二十七万六千年,这是从最初的“三皇”,也就是“九头纪”开始的时间。
大洪水时期,因为上“古昆仑山”而幸存的伏羲、女娲在“禅通纪”,因为前面的人类灭亡了,所以继承“天皇”之号以为纪念。其后的“神农”为地皇。“皇帝”为人皇在“流讫纪”,此“三皇”共四十万年。而“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印第安”都不足万年,其人为尧时大洪水和殷周时期“神州”外迁之民,皆“轩辕”、“蚩尤”二王之苗裔。世界各古国唯中国有系统的地方志,它国皆无。
根据我国古代的地方志,主要是明、清两朝的地方志。明确记载滇西大怒山脉、云龙旧州下坞三崇山、横断山脉为“古昆仑山”之一:
有一点必须清楚,确定“古昆仑山”的地理位置不能寻找古代外国的文献。因为中国建国最为久远,中华文明极其古老。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春秋纬称自开闢至于获麟,凡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凡世七万六百年。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曰懾提纪。四曰合雒纪。五曰连通纪。六曰序命纪。七曰脩飞纪。八曰回提纪。九曰禅通纪。十曰流讫纪。盖流讫当黄帝时,制九纪之间。”
我国古代纪年一个月为一岁,是十二岁为一年,所以我国的“十纪史”准确的年数为二百二十七万六千年,这是从最初的“三皇”,也就是“九头纪”开始的时间。
大洪水时期,因为上“古昆仑山”而幸存的伏羲、女娲在“禅通纪”,因为前面的人类灭亡了,所以继承“天皇”之号以为纪念。其后的“神农”为地皇。“皇帝”为人皇在“流讫纪”,此“三皇”共四十万年。而“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印第安”都不足万年,其人为尧时大洪水和殷周时期“神州”外迁之民,皆“轩辕”、“蚩尤”二王之苗裔。世界各古国唯中国有系统的地方志,它国皆无。
根据我国古代的地方志,主要是明、清两朝的地方志。明确记载滇西大怒山脉、云龙旧州下坞三崇山、横断山脉为“古昆仑山”之一:
《云龙州志》(雍正本)卷三•山川:“昆仑山,旧州北下坞,以绝高得名”。
下坞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旧州镇境内。云龙县旧州镇如今已经更名为功果桥镇。云南大理云龙大概有2000多年设治的历史,旧州是云龙治所所在地之一。相传云龙之名因澜沧江而得,在南诏大理国时期,这里设有云龙赕。根据清代旧州三七举人董善庆《云龙记往》记载:“云龙,古云龙甸也”、“其名得于澜沧江”、“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以升起如龙,故名。”此景被清代云龙诺邓举人黄桂列为“旧州八景”之一,称为“蒲甸朝霞”,其它七景为:“老街千竹、苏溪夜月、崇山积雪、两甸农歌、秦滩落雁、仙人晒丹、梭罗倒影”。
旧州镇(今功果桥镇)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境西南部,地处澜沧江纵谷区。东连宝丰乡,南靠保山市瓦窑乡,西邻漕涧镇,北与表村乡接壤。全镇国土面积529.43平方千米,最高海拔3656米(道人山),最低海拔1200米(媳姑坝)。
明万历四十八年,云龙州“改土归流”,天启年间,首任流官知州周宪章在下坞三七村建城,称“三七彩凤衙门”。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时任知州钱以敬将州治迁至雒马井(今宝丰乡)。因旧州其地曾是云龙州府所在地,故名“旧州”。
《云龙州志》(雍正本)记载古“昆仑山”的地理位置在云龙旧州北下坞,那么这个昆仑山就是“大怒山”。
怒山山脉。“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其怒,青黑色。”——《汉书·天文志》,则怒山就是青黑色山的意思,这与滇西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地区山脉的特征相符合,也与昆仑山的含义相符合。
大怒山,是怒江东方山脉在在云南省境内的总称,是怒江与澜沧江分水岭,属于滇西横山主要山脉之一。北段近西藏的山段称为梅里雪山,滇藏交界的南方山段称太子雪山,至北纬27°附近的山段称碧罗雪山,至保山市的山带称为小怒山。山势北高南低,北段多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南段降至4000米。最高峰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主峰碧罗雪山海拔4379米。梅里雪山属于怒山山脉中段,处于世界著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
清朝的地方志继承于明朝的地方志,那么就证明,明、清两朝公认滇西境内的怒江东方山脉,即大怒山就是《山海经》中的“古昆仑山”之一,则滇西境内的横断山脉就是“古昆仑山”的地理范围。
《云龙州志》(雍正本)卷三•山川:“三崇山,澜沧江外西五十里。壁立万仞,三峰入云,高不可上。有行至山半者,遇雷雨沙石而止。相传上有龙湫甚灵,境有灾祥辄鸣以报,即古三危山也”。
《禹贡》:“禹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黑水就是澜沧江,“三危山”就是云龙旧州下坞西的三崇山,其最高处为三峰山。则云龙旧州镇(今云龙功果桥镇)下坞西的三崇山也是《山海经》中昆仑山。此大怒山,即滇西境内的横断山脉地区就是“古昆仑山”范围的又一铁证。
下坞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旧州镇境内。云龙县旧州镇如今已经更名为功果桥镇。云南大理云龙大概有2000多年设治的历史,旧州是云龙治所所在地之一。相传云龙之名因澜沧江而得,在南诏大理国时期,这里设有云龙赕。根据清代旧州三七举人董善庆《云龙记往》记载:“云龙,古云龙甸也”、“其名得于澜沧江”、“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以升起如龙,故名。”此景被清代云龙诺邓举人黄桂列为“旧州八景”之一,称为“蒲甸朝霞”,其它七景为:“老街千竹、苏溪夜月、崇山积雪、两甸农歌、秦滩落雁、仙人晒丹、梭罗倒影”。
旧州镇(今功果桥镇)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境西南部,地处澜沧江纵谷区。东连宝丰乡,南靠保山市瓦窑乡,西邻漕涧镇,北与表村乡接壤。全镇国土面积529.43平方千米,最高海拔3656米(道人山),最低海拔1200米(媳姑坝)。
明万历四十八年,云龙州“改土归流”,天启年间,首任流官知州周宪章在下坞三七村建城,称“三七彩凤衙门”。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时任知州钱以敬将州治迁至雒马井(今宝丰乡)。因旧州其地曾是云龙州府所在地,故名“旧州”。
《云龙州志》(雍正本)记载古“昆仑山”的地理位置在云龙旧州北下坞,那么这个昆仑山就是“大怒山”。
怒山山脉。“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其怒,青黑色。”——《汉书·天文志》,则怒山就是青黑色山的意思,这与滇西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地区山脉的特征相符合,也与昆仑山的含义相符合。
大怒山,是怒江东方山脉在在云南省境内的总称,是怒江与澜沧江分水岭,属于滇西横山主要山脉之一。北段近西藏的山段称为梅里雪山,滇藏交界的南方山段称太子雪山,至北纬27°附近的山段称碧罗雪山,至保山市的山带称为小怒山。山势北高南低,北段多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南段降至4000米。最高峰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主峰碧罗雪山海拔4379米。梅里雪山属于怒山山脉中段,处于世界著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
清朝的地方志继承于明朝的地方志,那么就证明,明、清两朝公认滇西境内的怒江东方山脉,即大怒山就是《山海经》中的“古昆仑山”之一,则滇西境内的横断山脉就是“古昆仑山”的地理范围。
《云龙州志》(雍正本)卷三•山川:“三崇山,澜沧江外西五十里。壁立万仞,三峰入云,高不可上。有行至山半者,遇雷雨沙石而止。相传上有龙湫甚灵,境有灾祥辄鸣以报,即古三危山也”。
《禹贡》:“禹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黑水就是澜沧江,“三危山”就是云龙旧州下坞西的三崇山,其最高处为三峰山。则云龙旧州镇(今云龙功果桥镇)下坞西的三崇山也是《山海经》中昆仑山。此大怒山,即滇西境内的横断山脉地区就是“古昆仑山”范围的又一铁证。
后一篇:“古昆仑山”之二:高黎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