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都地震简史(转)

(2008-05-22 13:27:09)
标签:

杂谈

成都总体处于一个“U”字形的向斜构造之中,成都城区在中间,西边出露在龙门山一线,属龙门山大断裂带,历来是地震多发区;东边出露在龙泉山,有小型的龙泉山西坡断裂带。就地震而言,除西边外,成都总体是比较安全的。

 

历史上有关成都地震的记录还是较多的,但震级都不算高。

古代文献记载,从唐贞观六年(627年)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成都共发生地震58次,如:

1、“明宁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九月辛亥,成都日七八震,俱有声,次日复震”(后本人查到福建泉州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九月,地震3次。);

2、“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十二月戊戌成都地震”;[后经本人查证,明武宗正德八年(西元1513年)十二月三十日,四川越隽县‘有火轮见空中,声如雷,次日戊戌地震’(见正德实录卷一○ 七)。四川是没有“越隽县”的,正确的是“越嶲(xī,也写作巂)县”,今已改为越西县。今四川西昌市东南。也就是说发生地本不在成都]。

3、“光绪五年(1879年)五月十二日地震”[震中应是甘肃武都南发生8级地震(震中烈度11];

4、“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正月初二酉刻地震”。[查系四川石渠洛须发生7级地震(震中烈度9)。石渠县位于甘孜州北部,巴颜喀拉山南麓,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北起巴颜喀拉山南麓,南抵沙鲁里山脉的莫拉山段,西北部与青海玉树州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东南面与本州的色达、德格县毗邻,距成都1070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专门的地震台进行监测,从1958年到1986年有一级数据:发生3.0级以上地震57次,平均2次/年,其中3.0~3.9级44次,4.0~4.9级11次,5.0~5.9级1次,6.0~6.9级1次。

 

最大一次是1970年2月24日发生在成都西边大邑县的6.3级地震(注:大邑属于龙门山地震带);

 

东边最大的一次是1967年1月24日在双流籍田的5.5级地震(注:此为是龙泉山地震带。)

 

龙门山地震带。从青川县起,经北川、茂县、绵竹、汶川、都江堰、大邑、宝兴等县市,到泸定县附近为止,呈东北-西南方向展布,与龙门山脉大体一致,带内曾发生过6.0-6.9级地震5次,最大地震是1657年汶川6.5级地震。

 

这些历史数据可以让我们知道成都作为“天府之国”,除西面小部分地区外,大部分是比较安全的,无论是雪灾、洪水、旱灾、还是地震,对整个成都的威胁都不大,大家面对灾害时不要惊惶失措,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俗话说天灾人祸,天灾我们无法抗拒,但我们要尽量减少人祸,就是要多学习些减灾防灾的知识,不让灾情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扩大。具体要做的就是检查自己所居住的房子,成都合格的建筑抗震级数为6级,若在此次地震中受损严重,就不得不考虑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了。

 

其次是自己,不要惊慌,跑不是好办法,除成都西面外,其他医院收治的在地震受伤的人,绝大部分是自己处置不当造成的,既出了丑,又挂了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