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9-24:阑尾穴引发的思考

(2020-09-24 05:36:53)
标签:

医疗

分类: 医疗
在《阑尾穴的发现_应用及启示》一文中,才知道阑尾穴是德国人发现的。
 1955 年德国医学博士尼尔·克拉克(VonNilsKrack)得知有报道认为阑尾炎患者在发作时,其右下肢脾经的地机穴有压痛点,可以通过针刺并施以泻法(镇静)进行治疗。随后他在患者右下肢的外侧与地机同一高度的足阳明经上按压,发现了一个治疗急性和亚急性阑尾炎的穴位,疗效更为卓著。此穴位于右足三里下 2 寸稍前处,可有压痛及坚硬小结。此处不但在急性与慢性阑尾炎时会产生压痛,而且在疾病潜伏期也可以出现压痛,故有鉴别诊断的意义。治疗前先在此点上以金银小棒按压,以准确定位,随后用银针在小结节处进行针刺,施以泻法(镇静),并继续针刺约 30 min,阑尾炎的症状即可消失。在针刺时,术者会感受到一定的抵抗,而患者则有一种特别的痛痒感或蚁走感,待此感觉消失后,便停止治疗,拔出针具。有时针孔会流出少许偏暗的血液,当不应干预,直至转为鲜红色方予止血。虽然出血现象极少发生,但可明显加强针刺的疗效。
1956 年克拉克在《德国针灸杂志》( DeutscheZeitschrift Für Akupunktur )发表了论文“针刺与阑尾炎”[2],详尽地介绍了自己的发现与临床经验。当时西医公认阑尾炎属于外科的疾病,早期手术切除为最合理、最安全的疗法。克拉克博士针刺治疗阑尾炎有效的报道,无疑向该原则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为阑尾炎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方法。克拉克的报告引起了世界针灸界的广泛重视,同年日本长友次男便将克氏之文译成日文,以“虫垂炎と针灸”[3] 为题发表于日本《医道の日本》1956 年第 10 期上。叶肖麟先生根据克拉克之文及长友氏之译文摘译而成“阑尾炎之针治”[1] 一文,刊登于《新中医药》1957 年第 2 期上。
1958 年上海华东医院外科以本穴为主,在中国医务界掀起了针刺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热潮。
----------------------------------------------------------------------
至此以后,这是一个极大震撼,最大的震撼是
我们现在许多论文都会冠以”XX方法治疗XX疾病多少例”,少则个位数,多则千位数。
普遍是几十例病案,都是比较笼统,我们许多论文都是在玩文字游戏。
中国似乎喜欢模糊概论这条路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