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8-5:范文虎之墓续二

(2012-08-06 00:01:35)
标签:

美食

分类: 医事

从1996与2008年的照片来对比,碑字重新涂金过,

这是一位网友在2010年关于范老的墓的照片(转载)

去年11月,我外婆过世。今年清明节,带着老婆去我家祖坟,祭拜太公太婆、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舅舅。接着一星期,我们骑着大行又去了沙堰---老婆家那边祖坟,祭拜了太公太婆、外公外婆、爷爷。顺道去了鬼谷庙求了鬼谷子先生,很应景,鬼谷庙的枯树长出了新的枝芽,这个让我想起了三月去祭拜一代名医范文虎时,我居然在范先生发现灵芝。
2012-8-5:范文虎之墓续二
这是2009年3月在宁波晚报上报表的文章2012-8-5:范文虎之墓续二

这是在2011年现代金报关于范老先生的墓。

一代名家之墓无人识

来源:现代金报 发表时间: 2011/3/30 3:56:42 编辑:沃冬栋
  • 文章导读:
  • 本报开通热线87158722征集被人遗忘的名人墓,昨日第一天就接到了不少市民来电。考古爱好者余先生说,他知道南宋大官余天锡的墓地就在奉化,可以带大家去看看。还有市民朱先生说,银行家虞洽卿的墓在慈溪龙山伏龙寺边上,明朝探花卢原质的墓在宁海……


 

    “去年3月,我骑着单车去拜祭了名中医范文虎先生的墓。”市民张明看到本报昨日的报道后,兴奋地来报料。他说,范文虎先生的墓就在集士港镇四明山村庙夹岙桃山脚下。

    本报开通热线87158722征集被人遗忘的名人墓,昨日第一天就接到了不少市民来电。考古爱好者余先生说,他知道南宋大官余天锡的墓地就在奉化,可以带大家去看看。还有市民朱先生说,银行家虞洽卿的墓在慈溪龙山伏龙寺边上,明朝探花卢原质的墓在宁海……

    今日起,本报将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前往名人墓进行实地探访。希望通过本报报道,有更多人参与到保护宁波名人墓的行列中。

    妇孺皆知名中医 归处荒草一片

    范文虎:清末四大名医之一

    报料墓地:四明山村庙夹岙桃山脚下

    张明是海曙区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成员、浙江省业余文保员。他告诉记者,在去年3月的一次踏青活动中,他发现了名中医范文虎先生的墓。他的墓地就在四明山村庙夹岙桃山脚下。一代名中医的归处人迹罕至,荒草一片。“那时,墓地有些凌乱,有点凄凉。”张明说,看了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随后,张明给记者发来几张照片。记者看到,照片上的范文虎之墓(坟冢),石刻碑文“清狂生范君墓”,清末代翰林高振霄书。

    据《鄞县志》记载,清末四大名医之一的范文虎“性情怪僻,言行超常”,人称“范大糊”,其自称“鄮西古狂生”。另外两旁的墓志铭上的蝇头小草,依稀可辨范文甫字样。之所以将“甫”字改成“虎”字,据说是因为范先生晚年得到虎头印纽汉玉印一方,爱不释手,于是改名,以作纪念。

    范文虎,浙江鄞县人。他的医术、医德以及品格、诗文甚为后人称道;其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及医案等,多见诸报刊。他学习医道,不拘一家之言,博采众长,兼容并包,把古代名医的辨证论治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在当时,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宁波名中医。

    其实,发现范文虎先生墓的是当地的一位村民。据张明介绍,发现的老人有90多岁了。 

    书法大家之墓现被安放于公墓

    梅调鼎:有“清代王羲之”之称

    报料墓地:慈城黄夹岙公墓5区18排12位

    5年前,本报曾与梅氏后人寻访梅调鼎先生墓地,因山上灌木丛生,终没能亲眼所见。昨日,记者在梅家后人带领下,终于亲眼见到有“清代王羲之”之称的梅调鼎先生之墓。

    梅调鼎先生,1906年逝世,距今已有105年。作为浙东书风的开创者,梅调鼎一生孤傲、不媚强权,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脱俗的作品。“朝夕磨砺不离手,夏练三伏冬练九。”梅先生正是以这种习字态度,一练就是数十年,从而成就了在书法上的杰出造诣。就连清光绪皇帝的老师——清代书法家翁同龢都赞他为“三百年来所无”的书法家。

    据梅家后人、今年已70岁的梅老先生介绍,梅调鼎原先葬在慈溪妙山村朱春岙路口山中,因家境贫困,一开始只是一座很小的青砖坟。“只要老百姓求字,梅调鼎从来都不会拒绝,且分文不取。”梅老先生说。

    后来,当地人为了表达对梅调鼎的敬仰之情,自愿出资改建了一座气派的大坟墓。梅老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墓碑高1.50米、宽0.50米、厚0.15米,是一块质地较好的红石。上面镌刻有宁波近代书法家钱罕所书写“梅友竹先生之墓”七字。

    “后来,附近村民见墓的石料好,将其一一拆走,梅调鼎之墓就此被毁,连坟碑都被敲断了。”梅老先生说起这个,神情中透出悲伤。一直到1992年,梅调鼎先生的墓才被从上海赶来的后人安放在了慈城黄夹岙公墓。

    一代书法大家梅调鼎先生之墓就在一座普通的公墓中。除了墓碑上的名字,它与其他坟墓没有任何区别。但转念一想,或许这就是梅调鼎先生最好的归处,不求名,不求利,一生低调。

    “希望恢复余天锡的墓”

    余天锡:南宋时期高官

    报料墓地:奉化西圃村,仅石刻

    “你们知道吗,南宋大官余天锡的墓地就在奉化西圃村!”考古爱好者余先生来电说,去年自己和几个朋友就一起去奉化祭扫过余天锡的墓。不过他告诉记者,非常可惜,墓地只剩下石刻字了。

    “如果相关部门能够恢复余天锡的墓,就好了。”余先生说,这对宁波来说也是一个大事。余先生还热情地说,如果有读者愿意去祭扫,他可以带路。

    记者查询资料,余天锡,字纯父,1225年(宝庆元年)授起居郎,1231年(绍定四年)授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后知婺州、福州。1238年(嘉熙二年),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次年,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封奉化郡公,后以观文殿学士致仕。卒赠太师,追封鲁国公,谥忠惠。

    昨天,还有读者提供线索说,银行家虞洽卿的墓在慈溪龙山伏龙寺边上;明朝探花卢原质的墓在宁海田洋卢村里……

    活动预告

    本报今起实地探访名人墓

    有读者提议建GPS定位系统

    本报继续开通热线87158722(上午9:00至下午4:00),欢迎市民来电讲述被人遗忘的名人墓及相关故事。今起,本报还将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前往名人墓进行实地探访。

    昨天,张明还给记者提了一个建议:宁波的名人墓这么多,能否借鉴一下杭州的做法,出一本书,让所有的名人墓都可以通过GPS定位系统找到。这样,一些有兴趣的文保员或考古爱好者,还有一些市民,去祭扫就非常方便。

    □记者 潘慧敏 郑振国 

    实习生 赵婉伊

编辑:沃冬栋

应该说2011年揭起了范老墓的热潮,特别金报组织去看(当年我有事,另外09年看到第一次(宁波晚报)报道后,4月清明已经去过,所以没有跟随一起去。),其中还有徐老及几位师兄。也正是徐老的参加,所以后来金报又连续报道了几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