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巴黎因为在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巴黎8分钟”,赚足了全世界的眼球。许多人称赞“这才是法式浪漫”。巴黎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时尚之都”,但法国人并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眼里,法国分为“巴黎”和“巴黎之外的地方”。巴黎有着大城市的通病,人多车多空气差、外来人口繁杂……在欧洲人眼中,法国南部的蔚蓝海岸才是度假天堂。

我似乎对地中海有着一种极其特殊的感情,那是一片大自然赐予的纯净天地,每每看到那片蓝的纯粹的海域,心里便油然而生无限向往。

尼斯,城如其名——Nice,坐落于欧洲南部和法国的最东南端,是法国东南部地中海滨的一颗明珠。这里一年有超过300天的阳光,地中海边清新宜人的空气,祥和的氛围,慢节奏的生活,城市中来来往往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的幸福与满足感,便是对“Nice”这个单词最好的诠释。登上城堡山俯瞰天使湾海水的湛蓝,在海滨步行道上散步,在老城区的市集内购买当地人自家种植的“绿色食品”,都是享受这座城市的好方法。上个月在中国福州举办的“世界遗产大会”上,“尼斯,里维埃拉的冬季度假城市”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入选理由是这样写的:尼斯以温和的气候而闻名,是里维埃拉(Riviera)冬季度假小镇。
尼斯位于法国东南部地中海畔,临近意大利,绵延的阿尔卑斯山脉阻挡住了北方的寒冷气流,来自地中海的暖流在城市上空停住了脚步。18世纪,英国贵族难以忍受不列颠岛阴冷潮湿的天气,开始来到尼斯过冬。老城区狭窄拥挤,度假客们就在城外建起带有露台和花园的别墅建筑。1835年起,法国游客纷至沓来。不久后,俄国皇后也来到这里度假。用现在时髦的话说,王室“带货”流量大啊,俄国贵族也涌入尼斯。为了应对游客暴增,当时管辖尼斯的萨伏依公国(Duché
de
Savoie)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对尼斯新开发城区规划进行统一监管,主要在于控制新城区的范围和整体风貌,并在1852年制定了城市主轴线、棋盘式路网、建筑高度限制、绿化要求等一系列规划,基本奠定了尼斯今天的风貌。


1860年尼斯被割让给法国,随着新火车站的启用,交通越来越便利,富人和资产阶级取代贵族成为旅游主力,酒店和短租成了新的度假居住模式。一战后,夏季旅游开始流行,许多退休老人在尼斯买房或租短期度假房产,海滩区域迅速发展。二战后夏季旅游彻底取代冬季度假,旅游业成为尼斯的支柱产业。


尼斯是阿尔卑斯山、普罗旺斯省、科西嘉岛和意大利的交汇点所在,占据了蓝色海岸得天独厚的中央地理位置。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蔚蓝海岸”有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划两个概念,行政上指的是广义上的“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Provence-Alpes-Côted'Azur)”,是法国东南部一个大区的名称,东接意大利,南邻地中海,下辖包括“上普罗旺斯阿尔卑斯省(Alpes
de Haute Provence)”在内的6个省份;“蓝色海岸(Côte
d'Azur)”地理区划指的是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长达115公里的海岸线,西起土伦,经尼斯、戛纳和摩纳哥,东到法国与意大利边境,又称作“法国里维埃拉地区(French
Riviera)”,是法国滨海阿尔卑斯省和摩纳哥公国的总称。


我去尼斯已经是七八年前的事了,虽然只在那里停留了三四天,那片海的美、城市里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和度假的气氛,至今萦绕在我心头。记得三年前在智利旅行时候,与一位乌克兰美女聊起尼斯,她不假思索地说“I
love
Nice”。如今尼斯入选世遗,我又隐隐有一分担心,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但愿她不太被打扰,就让她静静地睡在地中海边就好。

地中海畔有一条长达5公里的海滨大道,又名英国人漫步大道(Promenade des
Englais)。顾名思义,这条路是由英国人刘易斯·卫在1820年自费请人修建的。在此之前尼斯海岸还只是一片遍布鹅卵石的海滩,当时许多英国富人来到尼斯度假疗养。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来自北部的乞丐大批涌入尼斯,于是一些富有的英国人提议沿海岸修筑一条步行道,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工作机会。刘易斯便雇佣了大批当地穷人修建了这条海滨大道。起初只是一条宽约2米的小路,最初按照当地方言尼斯语(Niçard)称为Camin
dei Anglès(英国路)。1860年,尼斯被并入法国,随之这条街也按照法语改名为la promenade des
anglais。1931年由维多利亚女王的三子康诺特公爵(Duc de
Connaught,1850-1942)剪彩开通。扩建后的大道如今已经成为了尼斯的一大地标,道路一侧遍布豪华酒店、餐厅等,大道上还有散步、锻炼的人们。有人说,如果没有沿着这条路走一遭,就不能算是来过尼斯。




有人说,尼斯的海是所见过最美的海;也有人说,尼斯的海用尽了世间的蓝。任凭再多华丽的辞藻也无法修饰这条海滨大道的美丽风情。



海滨大道中央有一座纪念碑,以纪念碑为界限,西侧叫“英国人大道”,东侧叫“美国人大道(Quai des
Etats-Unis)”。这座建成于1896年的百年纪念碑(Monument du
Centenaire)是为纪念1793年2月4日颁发的尼斯归属法国的法令而建的,顶端是一尊带有双翼的胜利女神尼克雕像,女神一手持酒壶,一手持金杯。基座上有一组雕像,寓意尼斯回到法国的怀抱。1860年拿破仑三世(Napoleon
III,1803-1873)和萨丁尼亚王国(Kingdom of
Sardinia)签订条约,尼斯再次归属法国,所以纪念碑上面原有三个数字:1793-1893和1860。作为百年纪念碑,在1960年上面又添了第4个数字。

豪华酒店“地中海宫(Palais de la
Mediterranee)”,建于1927-1928年,耗资3000万美元,是当时世界上最美丽的博彩场所。酒店由金融家弗兰克.古尔德(Frank
Jay
Gould,1877-1956)投资,查尔斯、马塞尔父子负责建筑设计,其外观参照了巴黎歌剧院设计。1978年酒店经营公司宣布破产,2001年,地中海宫的酒店耗资一亿二千万欧元重建,2002年帕尔图什集团(Groupe
Partouche)获得皇宫赌场的经营权,2004年,地中海宫重新开业,并加入协和酒店集团(Concorde Hotels &
Resorts)。

形似宫殿的内格雷斯科酒店(Le
Negresco)建于1912年,得名于罗马尼亚移民、尼斯市博彩场的董事亨利·内格雷斯科(Henri Alexandre
Negresco,1868-1920)。他出生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15岁离家去巴黎,后辗转到蔚蓝海岸,经营酒店和博彩场所致富。他聘请建筑师爱德华-让·尼尔曼斯(Édouard-Jean
Niermans)和与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1832-1923)为其设计酒店,对,就是设计巴黎埃菲尔铁塔的那个埃菲尔。他设计了酒店粉色圆形大厅的拱顶。


这么豪华的酒店,经营可是跌宕起伏。酒店开业2年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被征用改作医院。一战后,富人及游客人数大幅下降,酒店面临严重财务困难,被债权人卖给比利时。1920年,内格雷斯科在巴黎因癌症去世,死时身无分文。



1957年,酒店出售给奥吉尔家族(Augier
Family),珍妮奥吉尔夫人(Madame Jeanne
Augier)用豪华装饰和家具重振酒店,包括杰出的艺术收藏品和貂皮床罩,就连看门人都穿着18世纪富豪家庭工作人员的服饰。


2003年,内格雷斯科酒店被法国政府列为国家历史建筑(NationalHistoric
Building),是世界顶级酒店(Leading Hotels of the
World)成员。酒店共拥有119间客房和22间套房,2009年8月被评为五星级酒店。”
==============
【作者:沙漠玫瑰】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200余座城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