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支敦士登公国( 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
),西邻瑞士,东邻奥地利,是欧洲第四小,世界第六小的国家,国土面积仅有16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4万。国土呈狭长形,南北长26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开车绕一圈仅仅需半个小时。但国内人均生产总值高达11.8万美元,位居全球第二,1866年宣告独立,属于永久中立国,1919年起依附瑞士(外交、国防、通讯都由瑞士代理),官方语言德语,货币为瑞士法郎(欧元也能用,花钱的时候花欧元会找给瑞士法郎,反正就是怎么着游客都得吃点亏)。
列支敦士登王室是全欧洲最富的王室,国王汉斯·亚当二世公爵拥有22亿美元的净资产。然而,国民公投表决通过,如果当王室没有后裔时,那么这个小国将被并入瑞士。这个国家没有飞机场,也没有火车站,甚至没有军队。
奉行君主立宪制的袖珍小国,以“避税天堂”著称。但更吸引人的是,它是著名的“邮票大国”,其所发行的邮票种类和数量不计其数,印制精美的邮票闻名遐迩,是世界最大邮票输出国。漂亮的图案、丰富的题材,受到世界各国集邮爱好者喜爱,邮票已成为该国的主要产业。
从圣加伦出发,沿高速一直走,就有前往列支敦士登的路标(Vaduz,FL是列支敦士登公国的缩写)

这座桥就是瑞士和列支敦士登的国界

桥上飘扬的列支敦士登国旗


列支敦士登首都瓦杜兹(Vaduz),坐落在群山环抱的盆地中,每年这里的邮票销售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


1930年建成的列支敦士登邮票博物馆,位于瓦杜兹的步行街上,与国家邮局、国家博物馆紧邻,展示了邮票王国的风貌,是集邮爱好者必到之处。邮票博物馆是免费开放参观的,不需要任何证件。这里展出了自1912年以来国家印发的邮票,和1921年加入万国邮政联盟后收集的各种邮票。邮票制作的历史,设计的原作,每张邮票如同艺术品般陈列其中,陈列的邮票之精之多居世界之首。



博物馆只有几十平米,展柜里摆放着邮递员用具,如手提灯、邮包、喇叭等,以及邮票设计工具、印制邮票的活字版、邮戳。










馆内墙上悬挂着从该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起,直到今天发行的邮票和收藏的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邮票、首日封、小型张等。同时博物馆里也出售邮票,供游客收藏。


手动拉出来这些展板,能看到不同年代的邮票


历史上,邮票还曾挽救过列支敦士登的经济危机。二战后,欧洲许多国家经济萧条,国王便拿出其珍藏的全部名画,印刷邮票大量发行。意想不到的是,这些邮票深受世界各国集邮爱好者的喜爱,大量外汇流入国内,经济因此得以好转。国王也因此受到国民拥戴。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书信往来早已成为历史,邮票也几乎只能进入博物馆以及收藏爱好者的家中。但在列支敦士登,仍是不可或缺的。
小小的邮票,能使世界认识列支敦士登的历史文化、传统习惯及社会体制等,不仅是神通广大的“广告商”,还是该国派往各国的“大使”。
在国际邮展上,列支敦士登邮票屡获年度最美邮票。其邮票被世人追捧,有这四个原因:
1、邮票图案清新,色彩协调,印制精美。
2、印刷量少,每个版本基本上稳定在100万枚以内,其中80%被收进集邮者的集邮册里。其他国家的邮票印刷量,每图在2000-10000万枚之间,大多用来寄信寄件。
3、每年发行邮票套数很少,仅出约12-25枚左右,每枚的印量都在50万枚以上,但其中只有20%用于寄信,为的是让集邮爱好者都能买到。
4、德语国家中唯一的君主国,物以稀为贵。
列支敦士登的邮票图案主要是该国特别的风情、君主政体、历史、宗教、艺术、自然风光及人民的生活。在1945年以前,除了本国设计家设计外,也请奥地利、瑞士、德国、意大利及前苏联等国艺术家设计,1945年以后才主要由本国美术家绘制,凡被采纳的邮票图稿,每张都付给较高的稿酬。一般设计工作周期为2年,但在付印前必须经过由政府首脑、集邮家、美术家、艺术史教授及邮票设计处主管等5人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
由于瓦杜兹没有自己的印刷厂,绝大部分邮票都在瑞士和奥地利印刷,纪念戳均根据自己设计的图案在德国定制。
建于1342年的瓦杜兹城堡,是列支敦士登公国的标志性建筑。城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高居在山崖之上,俯瞰整个城区。城堡是公国国王及皇室成员的居住地,只有每年8月15日国庆日对外开放参观。



告别列支敦士登,驱车前往瑞士的度假胜地——圣莫里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