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伊斯坦布尔的最后一个黄昏,最后又回到了伊斯坦布尔老城区的中心——苏丹艾哈迈德广场(Sultanahmet
Square)。伊斯坦布尔的四天,始于此,终于此。到了即将告别的时候。面对着蓝色清真寺,喝下一瓶土耳其当地的啤酒——EFES

嗯,其实穆斯林是禁酒的,我知道这样不合适,但是在伊斯坦布尔这个多元化、包容开放的城市,啤酒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就是有点贵,比红茶贵的多。以前在欧美玩,大街上有人搭讪都问要不要去酒吧喝一杯酒,可是走在伊斯坦布尔的大街上,搭讪就变成了“要不要去喝茶或者是喝咖啡”。

它原来名为君士坦丁堡赛马场(Hippodrome of
Constantinople),曾是古罗马时期君士坦丁堡的竞技场,始建于公元203年,罗马皇帝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所修建,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于此,重新修复赛马场,扩建城市,原来的马道呈U形,长450米,宽130米,可容纳10万名观众。
公元532年,君士坦丁堡曾爆发了著名的尼卡暴动,起因就是支持不同赛车队的人分成了蓝营和绿营,最终矛盾越发加大,进而攻击皇帝。当时的统治者查士丁尼自觉大势已去准备开溜,但他的皇后,传奇女子狄奥多拉用“紫袍是最美丽的裹尸布”这句话来劝阻他说:如果只有在逃跑中才能寻求安生,我不会选择。头戴皇冠的人不应该在失败时苟且偷生,我不再尊为皇后的那一天是永远不会到来的,但如果你想逃,船只已经准备停当,但我要留下来。最终查士丁尼皇帝下决心对抗,镇压了暴动,但从此终结了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公民政治,皇权空前集中。查士丁尼重建了当时被毁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同样破坏了君士坦丁堡的许多建筑,赛马场也不例外,苟延残喘的拜占庭帝国,终于没有能力再修复赛马场。但到了奥斯曼帝国时期,即便土耳其人不感兴趣赛马,但也没有破坏这个广场,这里还一度用于各种大型庆典活动。
赛马场上有四大宝: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君士坦丁方尖碑,古铜柱,德国喷泉。
这根铜柱是古希腊人在公元前479年为纪念他们在帕拉提亚战役中击败波斯人而建造的,据说起初由直径2米的黄金基座和三条螺旋盘上的青铜蛇柱组成,他们融化了缴获波斯人的盾牌,建造了立柱。如今,一个蛇头保存于伊斯坦布尔的考古博物馆里,另外两个已经不知去向


南面的这根方尖碑,看似粗糙,其实原本是青铜覆盖,同样毁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期。

这根方尖碑来自公元前15世纪的埃及底比斯,由狄奥多西一世带回了君士坦丁堡,是伊斯坦布尔最为古老的遗迹。

方尖碑基座上,刻有当年皇帝与民众在大竞技场观看赛车的浮雕。

在轻轨线苏丹艾哈迈德站旁边这根光秃秃的立柱,很容易被人忽略,但她曾经也有过光辉的岁月。她名为君士坦丁纪念柱,是君士坦丁大帝为标榜自己的功绩而建。据说这里曾经藏有无数圣物:包括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残片,抹大拉的玛利亚为了耶稣洗脚用的油膏罐子等,可惜同样毁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8世纪又经历了地震的浩劫,一场大火将其烧成了如今的模样。

广场上遥遥相对的蓝色清真寺和圣索菲亚大教堂


夜幕降临,伊斯坦布尔街上仍然车水马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