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会是一篇对于格雷梅甚至卡帕多西亚地区的吐槽。
格雷梅(Goreme),卡帕多西亚地区的主要住宿地。说其是个“城市”实在太勉强,依其面积来说,不如称为一个村更好些。
我图省事,直接切了攻略里的地图用。格雷梅位于卡帕多西亚地区的中心,因此也就成为了旅游者来此的主要居住城市。
整个卡帕多西亚地区,山峦起伏,怪石纵横,被人称为是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区,吸引了世界各国游客慕名前来。我对于这种类似于祖国西北丹霞地貌风格的环境感觉实在是一般(这里和丹霞地貌的成因不同,丹霞地貌成因是红色砂砾岩层风化形成,而这里是沉积岩风化形成),跟风来此,也不过就是为了坐个热气球,谁让我一把年纪了还没坐过呢。
格雷梅露天博物馆(Goreme Open-Air
museum),又称为格雷梅国家公园。位于格雷梅村附近,距离村中心约1公里,步行可以前往。
路两侧都是这样的沉积岩层自然形成的样子。
在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余,也很好地激发了我的“洁癖”。这种地方,下雨就是一身泥,不下雨就是半身土,在前往格雷梅露天博物馆的路上,随着道路两侧嶙峋的怪石一点点增加,我的兴致也一点点开始下降。

许多人来到这里都会去拍路边的这两棵挂有蓝眼睛和陶罐的树
有关土耳其的“蓝眼睛”,在许多旅游纪念品上都会看到各种带有蓝眼睛的标志,据说是“恶魔之眼”,但我曾听过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说带有诅咒的含义,另外一种说法是“以毒攻毒”,会给人带来好运。因此有人会专门买带有蓝眼睛的纪念品。但我没买,万一是第一种说法咋办?况且我看着这种类似于眼睛的东西怪别扭的,搁家里吓人。
卡帕多西亚地区,曾一度被基督徒作为居住、传教的场所,因此他们在山岩中修建教堂,并且挖凿洞穴居住。后因阿拉伯人入侵,大批基督徒逃离,留下来的少数教徒便躲避在这里。
远远望去,这些山体上都曾经有人居住过。
整个卡帕多西亚现有150余座修建在山岩及地下的教堂、修道院。但由于风雨侵蚀及人为破坏,绝大多数都已严重残损。位于格雷梅的露天博物馆,就是这类建筑的遗迹,它于1985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石窟教堂、礼拜堂和修道院,共有三十余个不同特色的石窟教堂,都是躲避迫害至此的基督徒将山体凿空,在内部修建的,内部刻有彩色的壁画。
开放时间:8:00-17:00
票价:20里拉,黑暗教堂另需10里拉,可使用博物馆通票。
入口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志
我一向挺喜欢博物馆,也挺喜欢各种教堂,因此这个“格雷梅露天博物馆”的名字曾一度挺吸引我。不过当我进入这个露天的区域,看见的满眼都是这样的怪石,总觉得跟我想象相去甚远。

一边走我一边想:与其来这里看这些,还不如去祖国大西北看窑洞。
内部也有作为坟墓存在的
可以说,这修建在洞穴内,所谓的“教堂”完全颠覆了我曾经对于教堂的印象。我一度看的都是哥特式、巴洛克式或是拜占庭式风格的建筑,即便不是“高大上”,至少也都是装饰精美,每个教堂都是城镇中最为显眼的建筑。但这里毕竟都是教徒的避难所,修建教堂都只能藏着掖着,连命都快保不住了还谈什么宗教呢?因此洞穴内的教堂也都仅仅是个样子。再加上后来屡经浩劫,人为破坏,我所看到的内部壁画,无一完好,能够看出有人为破坏的痕迹。就连圣像上的眼珠,大多也都被抠掉了。据说这里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说法是:圣像的眼珠磨成粉末可以作为催情的药物,不知是不是跟这个有关系。
洞穴内部的教堂都不允许拍照,门口有一个指示牌,是曾经内部壁画的示意图
可以看出来,洞穴内部的装饰也都极为简单
站在露天博物馆里,远眺夕阳下的山谷。日落时分,阳光给整个山谷洒上了一层金色。
岩壁上大大小小的洞穴,还有人工开凿的阶梯可直接到达,但游客不能上去。
对这里不是很喜欢,我也就没再去黑暗教堂,到了博物馆关门的时间,我就往格雷梅的住处走。回去的路上吗,经过一家商铺,老板热情地邀请我进去喝杯红茶。
热情好客的土耳其人,总会邀请游客坐下来喝上一杯红茶。土耳其红茶可是世界闻名,用一个小小的郁金香形状的玻璃杯盛着,下面一个小托盘,还给我倒了一小杯土耳其的红酒。
返回格雷梅村,决定直接回去休息,好迎接第二天的热气球之旅。远处的山顶上,也有不少游客在看日落。

卡帕多西亚的地形地貌使我的洁癖彻底爆发,导致回去第一件事不是睡觉而是洗裤子……并且我果断取消了所有跟徒步有关的游览,庆幸没提前预订所谓的“红线”、“绿线”tour。
晚安,格雷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