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法国国庆日(7月14日),荣军院(Les
Invalides)都会免费开放一天。金色的穹顶下,长眠着英雄拿破仑。
荣军院可谓是法兰西帝国的荣耀,又名“巴黎残老军人院”,原为法兰西军事学院的一部分,现为法国军事展览馆。1670年2月,有“太阳王”之称的路易十四下令建造一座“军事养老院”,用来安置那些在战争中退伍的老弱病残军人。工程于1671年3月开工,1677年2月竣工,第一批残老军人在1674年已入住。
在法兰西帝国的历史上,它先后被当做了收容所、医院、军营和修道院。如今仍然行使着安置伤残军人的功能,但更是一座军事博物馆,展出了自中世纪至今的法国军事历史。
荣军院被世人所熟知,是因为这里有拿破仑一世的棺椁。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战败于滑铁卢,被放逐到了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上,并于1821年5月5日逝于狱中。他在遗嘱中写道:愿我的身体躺在塞纳河畔,躺在我如此热爱过的法国人民中间。
19年后的1840年,巴黎举行了隆重的仪式,运回他的遗骸,将棺椁放置在塞纳河畔的荣军院中。
交通:地铁M8,M13,RER C Invalides站。
时间:4月1日-10月31日,10:00-18:00,11月1日-3月31日,10:00-17:00,每周一闭馆
门票:8欧,可使用博物馆通票(拿破仑棺椁所在的教堂只可使用一次通票)
我那年冬天来巴黎时候,已经看过了军事博物馆,这次来荣军院,一是因为这一天免费入内,二是据说这一天可能会有一些军事活动展览(例如普通游客可以进坦克等),三是毕竟是法国的国庆日,在此朝圣一下拿破仑也好。
看完了阅兵顺着香榭丽舍大道一直走到协和广场,亚历山大三世桥将广场和荣军院连接起来。
建于1900年的这座桥,是俄法两国友谊的见证,可以说是巴黎塞纳河上最有名的一座桥。
桥两侧分别是大皇宫和小皇宫。

桥上的卖艺者
如果乘坐地铁来荣军院,出地铁口就能看到这一排大炮,据说有些炮还是满清时期庚子国难那年从中国缴获的。
他们光辉的历史,是我们不愿提起的故事。
入口处的坦克。

宽阔的中庭。



中庭院子里两排大炮,有的炮身上还刻有龙纹,制造于满清时期道光年间。

这次不准备看军事博物馆了,我就直接奔后面的金顶教堂。在金顶教堂旁边,有个圣路易教堂。

教堂里的这片透明玻璃,目的是使国王和士兵可以同时听弥撒,但又能按照礼节从不同的大门进入教堂。在这片玻璃的后面,就是拿破仑棺椁所在地。

荣军院新教堂,又名恩瓦利德新教堂,当时年仅30岁的建筑师朱尔·阿杜安·芒萨尔所设计建造,自1679年起,历经27年才完成了这个高达110米的穹顶。

用一张上次去荣军院的教堂剖面图

新教堂连接在旧的圣路易教堂南端,采用了正方形的希腊十字平面和集中式体形,是17世纪最完整最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穹顶分为三层,外层用木屋架搭起,覆有铅皮,中间一层为砖砌,里面石砌,高达110米,直径27.7米,第二层底部开窗,用了罗马万神殿穹顶的圆洞与巴洛克式教堂的结合。
拿破仑,1804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1815年败于滑铁卢战役,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上,1821年5月病逝,遗体葬于岛上的“天竺葵”山谷中,当时的英国政府禁止在墓碑上刻上他的名字。经过英法两国数次交涉,1840年12月,拿破仑的灵柩终于回到了巴黎,安葬于荣军院的金顶之下。
下沉式墓室深6.1米,直径12.8米。上层分为6间圆阁,安葬拿破仑的2个弟弟,一个儿子及4位元帅的骨灰,下层便是他的棺椁。

如果要下去,需要经过这个精美的祭坛。


墓室所用的石料历经1年才全部从俄国运来,又用了2年的时间雕刻打磨,棺椁共计7层,最外层为紫红色岩石棺椁,底座为青灰色云石。里面还有6层,从里至外依次为:白铁棺、桃花心目木棺、两层铅棺、乌木棺、橡木棺,整个棺椁打造成军帽的形状。
墓室周围12根立柱上面雕刻有12名女神,代表了拿破仑一生中12场著名战役。
一战名帅福熙元帅
沃邦元帅
1940年,希特勒将拿破仑二世的骨灰作为“礼物”送还给法国,葬于教堂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