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2015-02-07 13:09:56)
标签:

安达卢西亚

旅行

西班牙

科尔多瓦

分类: 狂野伊比利亚-2014

       科尔多瓦(Cordova),人称“花一样的城市”。

       但她的历史却复杂的多,因其位于莫雷纳山麓和瓜达尔基维尔河(River Guadalquivir)畔的重要地理位置,自古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最早曾是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的古城,公元前2世纪为罗马人殖民地,公元6世纪,西哥特人的入侵破坏了这里的大部分建筑,公元8-11世纪,曾是伊斯兰世界哈里发王朝的都城,据说在10世纪时曾是西欧最大的城市,市内清真寺林立,文化灿烂盛极一时。从12世纪起,它成为了西班牙王国的重要军事基地和交通枢纽。两千年来不同民族留下的历史遗迹,使得科尔多瓦成为西方历史上占据特殊地位的一个城市。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科尔多瓦古城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安达卢西亚大区的三大城市之一(另外两城为塞维利亚、格拉纳达),不去一趟实在说不过去,但我的行程也来不及在这里做过多的停留,就把在西班牙的最后一个白天留给了她。科尔多瓦恰巧位于塞维利亚-马德里的高铁沿线上,我早上从塞维利亚乘火车出发到科尔多瓦,将行李箱存在火车站,下午再从科尔多瓦乘火车前往马德里

  这座始建于公元8世纪的科尔多瓦清真寺(La Mezquita),对于西班牙的穆斯林来说,是仅次于麦加和耶路撒冷的朝圣之地,也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这里原址是一座天主教堂,穆斯林占领科尔多瓦期间,将其改造成为清真寺,12世纪基督教徒又将其重新改建,如今的清真寺便成为了一座摩尔式和西班牙风格建筑的混合体。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大清真寺就位于老城中心,从火车站一路走来20-30分钟,门票8欧元,网址:http://www.catedraldecordoba.es

 

       清真寺的外墙就混合了阿拉伯风格的拱门和基督教绘画。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尽管已经在各种图片上见过数次科尔多瓦清真寺了,但第一眼望去这密密麻麻的圆拱,仍然感到震撼。据说建造之时使用了千余根立柱支撑一个个券拱,红白相间的拱顶展示了浓郁的异域风情。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穿过圆拱部分,就是中间的哥特式天主教堂风格了。不过这样的混搭范儿,看上去实在有点别扭。两种不同的宗教可以出现在同一座建筑中,也许只有西班牙能做到了吧。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这里还有不少岁月斑驳的痕迹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其实,无论是清真寺还是教堂,都是朝拜的场所。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清真寺对面的建筑,同样也有摩尔风格。

狂野伊比利亚(39)——科尔多瓦清真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