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北京,首都机场T3。
拖着一只大行李箱,准备独行意大利的我,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此行若成,此生无憾。
18天过后,一切愿望都已成真,我却马不停蹄地买下了2013年春节飞往巴黎的机票。
然而,在从巴黎回来之后,我很长一段时间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与焦虑之中,亦或是患上了所谓的“旅行综合症”,就是不知道如何调整状态,面对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生活。更严重的是,我曾经对于欧洲大陆的期盼,可以综述为“三个一”——参加一次慕尼黑啤酒节,看一场AC米兰的比赛,逛一天卢浮宫。从2011年开始,短短两年半的时间竟然真的完成了,我瞬间有点没了方向,世界那么大,自己又那么贪心,不知道下一个目的地应该是哪里。我当时的状态,就像那些资深旅行者们所说的:原本以为世界只有眼前那么小,走出去之后才发现越来越大。
已经连续四次长途欧洲,是否应该换个地方以避免自己审美疲劳呢?对着世界地图看了大半圈之后,发现自己最爱的仍然是欧洲。那今年的长途旅行,仍然还选择欧洲吧。
但是,之前玩了这三次德国、意大利、巴黎之后,我有点累了,再加上今年自己一些工作上的变化,以及身体上的各种不适,使得我不敢“由着性子的折腾”。现在再翻看以前的行程和照片,我甚至不敢相信这些事情是我做出来的。前年德国15天,去年意大利17天,全程路线均是两千余公里。甚至我也可以在卢浮宫里整整走上一天,都说旅行可以激发人的潜能,现在我相信了。
我逐渐发现,旅行的节奏一定要慢,这样才不会累,于是我将目光投向了欧洲的那些小城市和乡镇, 一个地点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蔚蓝海岸-普罗旺斯。
在很多人心目中,这个名字就是归田园居的乡村生活,当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快节奏,厌烦了车马喧嚣,来到这里,归隐田园。普罗旺斯,这个名字就如同中国的“香格里拉”一样留给人们无限遐想。许多小资们追捧过作家彼得·梅尔所著的《山居岁月》,但很少有人能真正读懂这本书中所描绘的南法风情:热情的阳光,铺天盖地的薰衣草,最典型的法国乡村生活,这些似乎就是很多人眼中的普罗旺斯(说的热闹,其实我到现在也没有读过这本书,更不要提他的“普罗旺斯三部曲”)。
当然,更不能忘记艺术和浪漫,这片阳光充裕的土地上,孕育了梵高和塞尚,阿尔勒、尼姆等小城镇里还有种种古罗马时期留下来的遗迹。罗曼罗兰曾经有过一句名言:法国人之所以浪漫,是因为他们有普罗旺斯。
于是,仍然在还没有签证,没有假期,甚至连下半年的工作合同都没有续的前提下,直接买下了法航的机票。尼斯进巴塞罗那出,往返均在巴黎转机。
我喜欢地中海,喜欢欧洲那些古典人文气息的小镇,一共14天的行程,我足足留了9天时间在这里——蔚蓝海岸-普罗旺斯大区,一天一个小镇走下来也是一种方法。也许有人会问:不是都去过两次巴黎了吗?为什么还要再去法国?而在我眼里,巴黎决不同于南法那些小镇的慢生活,巴黎和所有世界上的大都市一样,生活节奏快,人多车多,在那里很难看到真正的法国。而对于法国人来说,法国人将法国分为了“巴黎和巴黎之外的地方”,当地人并不喜欢巴黎的生活。
但是对于我这个背包自助穷游的人来说,一开始我以为南法穷游会有些困难,因为之前我曾经听说一种说法:如果说巴黎是世界时尚之都,那么南法才是欧洲人的度假天堂。曾经以为小城镇内交通会很不方便,只能租车自驾,住宿的价格也会很高,但是后来在看了之前人们的一些帖子之后,我决定整个南法地区还是搭乘当地的公共交通,放慢节奏。当地的绝大部分公共交通还是很方便的,因为即使租车自驾,一天也最好不超过两个地方,否则就毁了这片美好的地区了。包括在薰衣草季,那些所谓的tour,一天跑上三四个地方,和国内旅行社一样“下车拍照”,实在没有必要。
卡尔卡松,我只住一晚,作为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中转站,这里有欧洲保存最完好的城堡群。曾经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欧洲止于比利牛斯山。我对艺术可谓是一窍不通,被很多“文艺青年”所崇拜的大师高迪,我却实在看不懂高迪的艺术,也许是因为他的建筑恰恰是我不喜欢的风格。我喜欢所有直线条的物品,例如哥特式教堂,可高迪的所有建筑都是曲线,他认为曲线属于上帝。
但巴塞罗那到底是不是我喜欢的风格,还是要去了之后才知道,在这里我整整留了3天,也作为这次旅行的最后一站。
唯一可惜的是,10月12日是西班牙国庆节,西甲联赛暂停一周。想看场西甲只能等下次来西班牙了。不过,看不上西甲,看场弗拉门戈表演也不错,旅途中的最后一个晚上,在加泰罗尼亚音乐厅看一场弗拉门戈表演。
这一次,只准备了机票订单和4家hotel的订单,以及圣家堂的预订票,剩下的几乎没有准备。忙忙碌碌几个月,回头看看,工作、锻炼、减肥、申请了签证续了合同拿了奖金……一转眼就到了出发的这天。
10月1日凌晨1点,法航A381。Europe,I'm back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