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拖拉拉,总算是把春节时候去巴黎的这一系列完成了。写下开头的时候,我自己也没想到会拖了这么久。可能是我有点疲了,写到最后连自己都觉得累了,这是曾经没有过的。也可能是之间有一段时间忙于准备下一次的长途旅行,忙着查资料订机票等事情,便暂时搁置了这个系列。无论如何,烂尾不是我的风格,既然写了开头,还是愿意尽力写完,不为别人,为给将来老了的自己留下一份值得回忆的青春。
对于巴黎,我总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特殊情感,因为她的浪漫与时尚,也因为她的历史与人文,更因为她是我对于欧洲大陆梦开始的地方。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句:巴黎啊,你永远都是我爱的模样。
这是一次算不上成功的巴黎之旅,连我自己都不满意,巴黎之大远远超出了我的预计,最终我也没能静下心来在塞纳河左岸喝上一杯咖啡。但这又是最为成功的一次旅行,因为每天的行程完全不受自己的控制,却受到了天气、交通、景点、体力、心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随时随刻不知道自己下一个地方要去哪里。
春寒料峭的巴黎依然是我爱的模样,以至于我在巴黎的最后一个晚上,在已经暴走大半天后,不顾寒风瑟瑟,仍然拎着相机一口气登上凯旋门的顶端只为了一睹夜幕下巴黎的流光溢彩。只是时间过的太快而不尽兴,每天随意登上一条地铁线或是公交线路,甚至习惯了手动扳把开地铁门,旅行就结束了。
离开的那天,我站在协和广场,面对香榭丽舍大街,顿感不舍。
还有很多值得去或是想去的地方没有去成,想看的东西没有看到。比如夜游塞纳河,雨果的故居,路易十四的凡尔赛,欧洲惟一的迪斯尼……即便如此,我也曾在巴黎的博物馆中为了找寻一个期盼了很久的展品而疲于奔命。我知道这样的暴走会被许多人所诟病,甚至讥讽,但,旅行首先是为了自己,我,心愿已了。
巴黎很浪漫,很美,但千万别被冲昏了头脑。她远远不如想象的那样浪漫优雅,黑人阿拉伯人吉普赛人……构成了巴黎的另一面。
拿着问卷要你签字的吉普赛人可怜巴巴;
手上举着红绳的黑人虎视眈眈;
街道上跟着你伺机下手的小孩成群结队;
地铁里自动售票机旁,总有那么几个要教你买票的“好心人”,亦步亦趋;
……
很多事情我想起来总有点后怕,记得我到巴黎的第二天,发现地铁里放眼望去能有一半以上的黑人的时候,我真的腿软了几分钟。
怕家人担心,我是回到北京之后,才告诉他们巴黎确实挺乱的。但是,我想我永远不会告诉我的家人,蒙马特高地那边的黑人,居然已经会用中文骂人了。
但这些,都不能打消我对于巴黎的喜爱。
春节后,又爆出几个旅行团在欧洲,特别是在巴黎遭遇盗窃和抢劫的新闻。其实在我去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不少有关巴黎治安的负面新闻,我自己也很害怕,很担心。看到旅行团的遭遇,我一点也不奇怪,中国游客习惯带现金,喜欢大声喧哗,招摇过市……不成为“重灾区”才怪。于是才有了我后来写下的这篇:小心驶得万年船。
这一次巴黎之行收获颇丰,去了许多我一直盼望的地方,一直心心念念的卢浮宫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我对于巴黎,甚至对于北京,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每个人眼中的巴黎都是不同的,巴黎本身就博爱、包容,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导致各国人口大量涌入巴黎却又找不到工作,从而滞留下来,形成了不安定因素。浪漫天真和平友好欢乐悬疑动作冒险历史文艺优雅高科技重口味脏乱差……都是巴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自从奥斯曼在19世纪中叶对巴黎重建后,一百多年来,城区的布局、街道走向便再未改变过。欧洲在二战时期许多大城市都被轰炸过,尤其是德国,许多城市的古老建筑都被轰炸机大幅扫荡,而当时的巴黎却因为市区没有战略性轰炸目标而幸存下来。德国将军狄特里茨在撤退时候,也没有遵从希特勒的旨意轰炸所有的古迹,才使得这座城市的历史面貌延续至今。因此,走在巴黎街头,便是走在了历史中。同一条街道上可能会有13世纪的哥特式教堂,17世纪的巴洛克式建筑,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甚至20世纪的新艺术建筑……但令人更为赞叹的是,这些建筑集中在一起非但不显得突兀,反而恰到好处地形成了巴黎的风格。如果要说巴黎人懒,不靠谱,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他们会将此数百年的文物保护的如去年才盖好的新房。例如二战时期,他们担心敌机轰炸,会将圣母院上的玫瑰花窗玻璃取下来妥善地保管好,战争结束后再安装上去。也许这才是法国人的浪漫之处——看似没有逻辑,实际上井井有条。
已经在巴黎待了一周,如果问我够不够,我会回答:再待上一个月也不够。每当我寻觅欧洲的感觉时,扑面而来的便是巴黎的气息,那一路上所有的风景都可以忽略,唯一剩下的,便是巴黎,优雅地位于世界上的那个角落里,等着我再去发掘她的美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