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在巴黎度过的第一个整天,天气不是很好,无奈调整计划,从外景转向室内,走走教堂和博物馆也好。
从圣赛芙韩教堂出来,原本计划的是前往巴黎加尼叶歌剧院。歌剧院参观票价9欧,不可用博物馆通票,有演出的时候下午不对外开放。我买的是博物馆4天通票,就考虑将歌剧院放在第一天内完成。可当我下午两三点钟从地铁站Opera站出来,兴冲冲地走到门口时候,却吃了闭门羹。也许是当天晚上有演出,歌剧院已经不对外开放了。巴黎歌剧院附近的蒙田大道,是著名的奢侈品购物区,老佛爷百货也近在咫尺,若非此时天降大雪,也许我就在附近逛逛街了,哪怕windows
shopping一下也算是开开眼。
第一个整天没想到就如此不算顺利,有时候天气不好也影响了逛街的心情,决定去玛德莲娜教堂转转。
在巴黎有一座这样希腊神殿风格的教堂,无疑是很显眼的。
玛德莲娜教堂(L'eglise de la
Madeleine)
协和广场北侧皇家路(Rue
Royale)北端尽头,东侧是旺多姆广场,西侧是圣奥古斯丁教堂。如果从巴黎歌剧院出发,可以从地铁站Opera站向西沿Boulevard
des Italiens大街直走即到。
交通:地铁M8、12、14线Madeleine站
时间:07∶000-19∶00,周日07∶00-13∶30、15∶30-19∶00
门票:免费
这是一座命运多舛的教堂,期间经历数次重建,停工和推倒的反复。这座类似于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建筑,四周矗立着52根柯林斯式立柱,每根圆柱高达20米。
教堂于1763年奠基,期间更换过数位设计师。起初,这座教堂的设计思路原本想参照荣军院金顶教堂的巴洛克风格,在拉丁十字平面上加装圆形穹顶,但第二年便停工,1777年,建筑师的学生便拆除了原来的建筑,风格转换为先贤祠的样式。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却只有基础部分完成,1797年,唱诗班席位被拆,工程再次停止,甚至有人提出将此建筑改造为图书馆,公共宴会厅等。
1806年,拿破仑下令修建凯旋门,希望将这座未完工的教堂改造成法兰西军队的光荣殿堂。席卷了大半个欧洲的拿破仑喜欢古罗马、古希腊的风格,便将这座教堂改为如今的形式。拿破仑倒台后,法国进入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路易十八决定将此建筑改为天主教堂。尽管在1837年曾有人再次建议将其改造为火车站,最终于1842年由建筑师Jacques-Marie
Huvé主持完工。
教堂所在的玛德莲广场周围数条车道,要想进入教堂,只能横穿马路过去。而且那围了一圈的铁栅栏只在几个地方有入口,不太好找。
背面及侧面
因为下雪,外景可能拍的不太成功。
站在教堂门口的台阶上,正对着的路,尽头是卢浮宫前的协和广场,方尖碑后是法国国民议会大厦(L’Assemblée
Nationale)-波旁宫(Palais
Bourbon)。再远处的金色穹顶就是荣军院(L'Hôtel
national des Invalides),拿破仑长眠之地。
这是最后一天在协和广场拍的,走过去也不近。
旺多姆广场及广场上的圆柱,是拿破仑下令按照罗马的图拉真圆柱建造的。原材料来自于拿破仑侵略奥地利所缴获的大炮,圆柱顶端便是拿破仑的塑像。
广场这事儿吧,国外的广场,别按照天安门广场的规模去想,他们那广场,可能还没咱一个学校操场大呢。
插一张地铁内的图片,巴黎歌剧院Opera站。

教堂正面的三角墙上刻有法国雕塑家勒梅尔(Philippe
Joseph Henri
Lemaire,1798-1880)于1833年的作品《最后的审判》,抹大拉的玛利亚跪在耶稣面前为她身后的罪人祈祷,祈求耶稣的宽恕。
上方刻有拉丁文”D.O.M. SVB. iNVOCAT S.MAR.
MAGDALENE“,意为:万能的上帝,圣徒抹大拉的玛利亚。

百度了一下有关抹大拉的玛利亚的信息:
在《圣经.新约全书》中描述抹大拉的马利亚是和耶稣最近亲的女门徒,耶稣为她驱魔治好了病。在耶稣被带去钉十字架时,她一直跟随前往,眼瞅着耶稣受难、死去和埋葬。耶稣复活后,她也是第一个看见耶稣的人。
有史学家认为抹大拉的马利亚是耶稣的妻子,也有人认为她是个妓女。在丹.布朗(Dan
Brown)极具争议的小说《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中更是富有想象力的推测在耶稣受难时抹大拉的马利亚已怀有耶稣的骨肉,她逃到马赛,受到当地犹太人的保护生下女儿萨拉。耶稣和抹大拉玛利亚的血统后来演变成统治法兰克王国的墨洛温王朝(Merovingian Dynasty,481-751年)。
没有哥特式教堂那五彩斑斓的玻璃花窗,教堂内的采光来自于三个连续的圆形穹顶及上方圆孔,有点像罗马的万神殿。只不过万神殿只有一个穹顶和一个圆孔。
这种自然采光,让内部精致、镀金的细腻装饰更添美感。
据说这是巴黎最好的管风琴。
祭坛上方圆形穹顶上的壁画《基督教的历史》,由法国画家齐格勒于1836-1838年所绘制。
那个漂亮的科林斯式柱头,当时只把镜头推进拍了一张,没想到手一抖还拍糊了……

祭坛高台上的雕塑为玛利亚升天像。
教堂两侧的小雕像
没想到这里还能有中文的介绍
1849年10月17日,年仅39岁的波兰作曲家肖邦在旺多姆广场10号的一座2层小楼中去世,2个星期后,他的葬礼在玛德莲娜教堂举行,葬礼上演奏了莫扎特的《安魂曲》。
位于玛德莲娜教堂一侧,还有世界著名的顶级食品店Fauchon,法国顶级奢侈食品店,创立于1886年,每年从世界各地购入上万种食品材料,包括鹅肝酱、鱼子酱、松露等,唯一可惜的是,我去的这天是周日,人家不开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