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教父》么,马龙·白兰度和阿尔·帕西诺主演的两代教父,描写了意大利黑手党的经典巨作,使得人们在谈及黑手党,甚至谈及西西里的时候,闻之色变。
黑手党的意大利名称是“Mafia”,起源于阿拉伯语,原意指“逃难”,或许是因为他们作案凶狠、毒辣,中国人才命名他们为黑手党。起初是当地的一些西西里中年男子自发地组织起来,保护被突厥人和诺曼人侵犯的家园,免受侵略者的骚扰。日久天长,这些人却变成了为了复仇而私自执行法律的人,最终演变为今天被人们所熟知的犯罪组织。其演变过程,倒和中国的“绿林好汉”有几分相近之处。
今天,黑手党组织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世界各地,随着意大利裔人的迁徙,黑手党甚至渗透到了美国东岸,影响着美国的潮流文化。
西西里的首府,巴勒莫,更传说是昔日意大利黑手党的老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反对黑手党的斗争中,一些巴勒莫人甚至付出了生命。很多意大利人都清晰地记得,在1992年,反黑的西西里大法官Falcone在巴勒莫附近的高速路上,被黑手党埋下的200米长的炸弹炸中身亡,同年,他的同事Borsellino也在巴勒莫附近被刺杀,为了纪念他们,就以他们俩的名字命名了巴勒莫的国际机场。这样惊险的故事,无疑又给巴勒莫蒙上了一层刺激的面纱。
而当我带着几分追求刺激的心理,来到巴勒莫的时候,我脑海中充斥的有关这个城市的词汇,是混乱、无序、飞车党……甚至用一切形容杂乱无章的词汇都不为过。曾有人告诉我说这里的交通信号灯是摆设,也有人说连垃圾都堆放在街头没有人收,我急切地想把这些干扰我思维和印象的话从脑海中驱除,宁可用自己的心去感受这座城市。
这里确实不同于我曾经到过的任何一个欧洲城市,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破!太破了,走在巴勒莫的街头,我对自己说:如果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来到这里,我绝不信这里是欧洲。
我印象中的欧洲应该是宽阔的大道或是狭长的石板路,两侧是白色精致雕刻的小洋楼或是数百年历史精致装修的木屋,两厢的小型汽车整齐有序地奔驰而过,各种露天咖啡座和一尘不染的特色橱窗,街边是打扮入时的摩登女郎或是谦谦君子……
而巴勒莫却有着五味杂陈的气质:街头杏黄色的建筑墙壁斑驳不堪,狭长的胡同地面年久失修。汽车倒是红灯停绿灯行,但同时和汽车相伴等交通信号灯的还有马达轰鸣的摩托,在狭窄的街道上风驰电掣。兜售粗糙工艺品的印度人和黑人比比皆是……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火车站前的路口,汽车停下来等红灯的时候,手拿长刷的黑人就上前擦玻璃窗,然后和司机要小费……
当时站在路边看着这一切的我,居然没害怕。后来自己回忆起来也觉得奇怪。
巴勒莫街头别说是中国人,就连亚洲面孔都很少,除了少部分欧美旅行者,就是当地居民和黑人了。
但在这里,可以同时遭遇喧嚣与宁静,混乱与浪漫。她的混乱是因为她多元化的文化综合,各色人种的交融,使得这里无法按照同一种规则前行。但她也有她浪漫的一面,也许转过一个街口,扑面而来的,便是曾出现在电影里的场景。
这个华丽、忧伤、混乱、厚重并略带几分刺激的城市,恰恰迎合了我强烈的好奇心,符合我叛逆的风格!
巴勒莫整座旧城不大,南北约1.5公里,东西约1公里,火车站在城南,城东是港口,城北有大剧院,而较为知名的大教堂以及王宫都集中在城西。
火车站正对着的主街Victtoria Emanuelle,第一眼看见这条街的时候,并未感觉到如传说中的混乱,但这种宁静下却隐隐地让人有一丝不安。


火车站前擦车的黑人,照片是偷拍的,推近了镜头。司机们好像已经习以为常,有的摆摆手示意不需要擦窗,有的象征性地给一点小费。这些黑人看来也是每天在这里,早已摸清了司机们的脾气。

街景。




狭长的街道,风情万种。

地中海变化无常的气候使得这里不见了灿烂的阳光,阴霾的天气下,更让人感觉整座城市里伴随着一丝躁动与不安,似乎某个角落里就隐藏着黑暗与罪恶。巴勒莫如同一座深不可测的丛林,越深入越能体会到惊奇。
转角遇到惊喜,似乎就成为了巴勒莫最好的形容词。沿主街前行,“羞耻喷泉”突然闯进我的视野,让人猝不及防。
Pretoria喷泉,已有将近600年的历史,整个喷泉四周精心雕刻了数尊神话故事中河神,仙女等裸体雕像,表现的是奥林匹亚众神和巴勒莫的四条河流。当年的设计师来自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地区,思想前卫,便雕刻了这些裸体人像。但当时西西里人却认为伤风败俗,才有了“羞耻喷泉”的名字。

整座喷泉分为三层,站在下面却根本拍不到全景,除非上到旁边的楼上,不过,那可是巴勒莫的市政厅。

艺术家们赋予了大理石生命,这些人像丰满真实,却是整个喷泉建筑群最具魅力的地方。



即使在整个欧洲,这样破旧的木门恐怕也不多见,即使不换上一扇新门,至少也应该修理一下吧。

巴勒莫的两条主街交汇处,有“四角广场”之称(Quattro
Canti),也叫四角区,其实就是一个十字路口四个角的弧形建筑合起来正好围成一个整圆。每面墙上都有不同的雕塑人像,最上面一层是基督教圣徒,中间一层为西班牙国王,最下面一层为希腊故事中的女神。一个小小的街头建筑,便恰如其分的再次体现出巴勒莫多元的文化风格。






只可惜没有任何摄影技术能在平地上把四个街口同时收纳入镜头,更何况是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即使走到路中间也只能拍下半个圆,还要提防周边来往的车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