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2010-04-04 02:19:18)
标签:

旅游

意大利

梵蒂冈

教皇

圣彼得大教堂

分类: 2010法瑞意
      我最终选用了丹布朗的小说《天使与魔鬼》,来作这篇游记的副标题,这是行程中最后一个景点,也是最后一个国家——梵蒂冈。但是我们在那里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而已。在出发前几天,我特意又看了一遍《天使与魔鬼》,想追随着兰登的脚步走遍书中所写到的那些景点。然后我就发现我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比如我甚至没在台伯河畔拍一张圣天使堡,更不要提万神殿了!

      梵蒂冈面积0.44平方公里,同天安门广场面积一样,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问题,并未和中国建交,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圣彼得大教堂。教皇采用终身制,现在的教皇是第265任教皇本笃十六世。

      由于当天是周日,各个教堂朝拜的人特别多,本来是应该一早先去梵蒂冈的,但是临时改变了行程,先去的罗马城内,大概上午11点多到的梵蒂冈,穿过这个隧道,就是梵蒂冈了,我看见梵蒂冈比看见罗马城还兴奋……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这一排石柱就是梵蒂冈的国境线了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进去之后,就看见圣彼得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看着我就头疼(画外音:看球时候工体那么多人你怎么不觉得头疼啊)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然后,然后,然后导游小姐介绍说,这些人都是等着见教皇的!MY GOD!居然能有机会一睹教皇!一般教皇只要在梵蒂冈,就会在每个周日的中午12点为他的教徒祈福,一看表——11点55分!

      现任教皇是2005年登基的,本笃十六世,德国人,本名拉琴格。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我并不是教徒,也没有什么宗教信仰,但是我仍臣服于圣彼得大教堂的精美和华丽。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为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风格,最大可容纳6万人同时祈祷,但是对于女性有严格的要求,不能穿过膝盖以上的短裤,不能穿过于暴露的服装,男性进入也要衣冠整齐,必须脱帽。同时进入教堂之前还要有安检的机器,瑞士军刀等都不能带入。

 

    教堂前的雕塑是拿钥匙的圣彼得(图片左下方)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教堂上方,最中间的雕像是耶稣基督,两边各有一座钟表,右边的是格林威治时间,左边的是罗马时间。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直到现在,守卫梵蒂冈的仍是瑞士十字军,他们的服装还是当年米开朗琪罗设计的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教堂外边的雕塑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我们却误走入了地下室,大教堂的地下室都是教皇的陵寝,再往里走是不许拍照的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从地下室转出来,进入大教堂的正门。

      大殿前廊的拱顶是由马蒂诺-费拉波斯科所制的石膏图像。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刚刚进门处往里看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这束阳光让人感到心灵上的宁静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高大的穹顶,周长71米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圣彼得的雕像,传说亲吻他的左脚可以得到庇佑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圣彼得教堂内有三件最值得观赏的作品:

       1、米开朗琪罗唯一一件刻有自己名字的雕塑《圣殇》,圣母怀抱死去的耶稣,当时的米开朗琪罗只有24岁,还没有什么名气,所以对自己的作品也就格外的看重,将自己的名字雕刻在圣母胸前的衣襟上。1971年被一个暴徒将圣母的手指打断,因此用防弹玻璃将雕塑罩了起来。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2、贝尔尼尼雕刻的青铜华盖,制造华盖的青铜是当年从万神殿的屋顶上刮下来的,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5层楼高,华盖前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99盏长明灯,下方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陵墓(小说中的反物质最后就放在圣彼得陵上),只有教皇才可以在祭坛上举行弥撒。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我们去的时候,正好在举行仪式,不能让我们离的更近看华盖。
但是,我们看到了……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3、圣彼得宝座,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这是贝尔尼尼最后的杰作,亚历山大七世教皇的墓碑。死神从棺中爬出,挥舞着沙漏,但教皇仍然专心祈祷。但是当天这个区域也是不许进入的,所以只能拍到侧面的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庇护八世纪念碑,教皇跪在耶稣之下祈祷。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这些是历任教皇的名字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英诺森十二世教皇纪念碑,两边的人像象征爱德与正义。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耶稣受难像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在教堂的一侧有一个小厅,尽头是一些卖纪念品的地方,还有卖明信片的地方,想在这里买上两张明信片寄回北京,却被告知周日邮局休息。接待我们的人很友好的说“Tomorrow”,唉,我告诉他:I will fly to beijing today……

 

      带着又一份遗憾走出大教堂,广场上朝圣的人们已经散去,这时候才有机会仔细看这个广场。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圣彼得广场建于公元1667年,呈巨大的椭圆形,两侧共284根多立克圆柱和88根方柱,广场上左右各有两座喷泉,喷泉的位置恰巧在椭圆的焦点上。这个广场诉说着一个建筑艺术天才的名字——贝尔尼尼——巴洛克艺术之父。

 

         广场两侧的喷泉象征着基督的永生,一座是贝尔尼尼将马德诺的作品迁移而来,另一座是贝尔尼尼本人所建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广场上的方尖碑来自公元前1935年的埃及,公元37年由罗马卡利戈拉皇帝运到罗马,放置于竞技场,成为圣彼得殉教的见证。1586年教皇西斯图斯五世把方尖碑迁到广场中央。方尖碑周围有八个地面上的浮雕,其中有一块就是出现在小说中的《西风》,又叫《上帝的呼吸》。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今年是传教士利玛窦逝世400周年,所以在广场上竟然有这样的条幅。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我想去找西斯廷小教堂,看看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询问当地的士兵得知教皇在的时候不允许入内……梵蒂冈留给我的遗憾太多太多。(袁老师曾经说:我去过两次,教皇都在……)

 六人行(之十)——天使与魔鬼

       
          从梵蒂冈回来,再看一遍《天使与魔鬼》,也许会更有感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