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竹帚王”
标签:
杂谈 |
分类: 贾摄人物 |
http://s1/middle/55b7294egbf8eb60b0770&690
每天,张亭华都背着自己制作竹帚的家当用两根盲杖开路,走半个多小时去南街菜场,结束一天生意后,又走半小时回家。
http://s4/middle/55b7294egbf8eb62794c3&690
早上9点多,太阳照到摊子的时候,张亭华收拾做好的竹帚,准备回家。因为竹帚不宜晒太阳。
http://s16/middle/55b7294egbf8eb656f9df&690
张亭华这双手,已经制作了斤半个世纪的竹帚,尽管他看不见,手却很灵活,但也很粗糙。
http://s3/middle/55b7294egbf8eb693ec22&690
回家的路上,偶尔会碰到好心人或者熟人帮助他引路。
2012年5月5日清早我跟同事一起来到镇海南街菜场,寻找这位微博网友所称的盲人“竹帚王”。我们在一家水果摊和早餐馆门口的人行道街沿找到了他,他叫张亭华,68岁,头发花白。5岁时因为生病变成了盲人,上世纪60年代跟着北仑大碶一位盲人师傅学做了做竹帚的手艺,然后就开始以卖竹帚为生,一卖就是近半个世纪。
1965年的时候,竹帚卖2角钱一把,那时候带鱼和乌贼的价钱也是2角钱一斤。如今,老人的竹帚大的卖5块钱一把,小的卖3.5块一把。“现在都有清洁球了,竹帚很少有人用了,价钱贵上去就没人买了”。张亭华说。
张亭华的老伴身体不好常年在家休养,偶尔也到南街菜场卖卖冬天的半截毛线手套,或者立夏的蛋套,也都是自己做的。他们有两个女儿,偶尔也会来接老爸“下班”。老人现在拿的是农保,家里条件也很差,所以依旧在卖竹帚来补贴家用,但是现在有时候一天都没卖出去一把,多的时候一天也就只能卖出十来把,去掉竹子的成本,算下来一个月也就赚几百块钱。
因为年纪大了,张亭华说自己再做一年就不做了。我们了解到,并没有人愿意拜他为师学这门没落的手艺,之后就该失传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