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蒲松龄的骈文了得

(2017-06-21 14:15:15)
标签:

骈文

蒲松龄

叶生

科举

文化

分类: 观后感

蒲松龄的骈文了得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中国古代一种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亦为骈文,即四六体。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此中好手,三人皆排行第十六,故世称三十六体。入宋之后,在欧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轮高潮,散文大家迭出,而骈文自此渐衰。

我们从聊斋志异的《叶生》一文后面,可以读到蒲松龄写的一段非常精致的骈文。

《叶生》说的是淮阳有个姓叶的书生,文章词赋在当地称得上是首屈一指。但叶生时运不好,每次应试都名落孙山。直到有一天,淮阳来了个新知县丁乘鹤,很欣赏叶生的文章。这位知县不仅接见他,而且让他住在县衙内继续研读诗书,还经常用钱粮接济叶生家。县里预试时,丁知县在考官面前赞扬叶生,于是叶生夺得乡试第一名。丁知县对叶生抱有更大的希望。正式考试结束以后,他将叶生的试卷拿出来审阅,鼓掌赞叹。谁知,叶生依然时运不济。公榜后,叶生又一次落榜。叶生很沮丧地回到家,觉得愧对父母和知已,于是,形容日渐消瘦,神情也变得痴呆,像个木头人。丁知县听说后,赶忙安慰他。本来约好去京城面试,结果叶生生病死掉了,但是他的魂竟然跟着丁乘鹤去了,教他的儿子,使他取得功名,直到最后返家才知道自己已经死掉。

对此,蒲松龄大以感慨,写到:

异史氏曰:

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

同心倩女,至离枕上之魂[1];千里良朋,犹识梦中之路[2]

而况茧丝蝇迹,呕学士之心肝;流水高山,通我曹之性命者哉[3]

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

行踪落落,对影长愁[4];傲骨嶙嶙,搔头自爱[5]

叹面目之酸涩,来鬼物之揶揄[6]

频居康了之中,则须发之条条可丑;一落孙山之外,则文章之处处皆疵[7]

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8]

抱刺于怀,三年灭字;侧身以望,四海无家[9]

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物之低昂而已[10]

天下之昂藏沦落如叶生其人者[11],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12],而生死从之也哉?噫!

这首骈文,几乎句句用典的。

这里注明几处主要的,都是很值得读的:

[1]“同心倩女二句:意思是,知心的情侣,可以离魂相随。唐陈玄祐《离魂记》:张倩女与表兄王宙相恋,遭父亲梗阻,倩女离魂追随王宙出走。五年后夫妇同回娘家,倩女的离魂才与床上病体合而为一。

[2]“千里良朋二句:是说,真挚的友谊,可使远隔的良朋梦中往会。《文选》沈约《别范安成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李善注引《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中道,便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这里作者反其意而用之。

[3]“而况四句:承接同心倩女四句:领起下文科场失意的感慨。意思是,又何况应举文章是我辈读书人精心结撰缮写;它是否能遇真赏,正决定着我们命运的穷通呢!茧丝,比喻文章章句妥贴。本《文心雕龙·章句》: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绪,即丝)。蝇迹,即蝇头细字。陆游《读书诗》之二: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比喻文章缮写工整。 学士,学子、读书人;与隔句我曹互立足义,意为我辈读书人。呕心肝,用唐代诗人李贺事。李商隐《李长吉小传》写李贺作诗构思极苦,其母叹息说:是儿要当呕出心肝乃已尔!流水高山,用伯牙志在太山志在流水的琴曲(见《吕氏春秋·本味》)比喻高雅绝俗、不易被人赏识的作品,通,沟通。性命,品性和命运。作者认为,文章是作者性格、品质的表现,它的遭遇如何,则决定作者的命运穷通,所以说文章沟通性、命。

[4]“行踪二句:经历之处,总难遇合,只能空自对影愁叹。行踪: 踪迹所到之处。落落,孤单落寞的样子。左思《咏史诗》: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对影,身与影相对,形容孤单。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傲骨二句:生就嶙峋傲骨,不能媚俗取容,唯有自惜自怜。嶙峋,用山石突兀形容傲骨坚挺。搔头,失意无计的样子。杜甫《梦李白二首》: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自爱、自惜、自珍。又,《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方言》注引作,义为隐蔽,则搔首自爱,谓抑志自持,不失其节。

[6]“叹面目二句:意思是,自叹穷厄困顿,招致势利小人的嘲侮。 面目,指服饰容止等外观表现。酸涩,寒酸拘执,不舒展洒脱。来,招致。鬼物揶揄,比喻势利小人的奚落。《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晋阳秋》:晋代罗友为桓温掾吏,不得意。一日,桓温设宴送人赴郡守任,罗到席最晚。桓温问他,他回答说:民首旦出门,于中途逢一鬼,大见揶揄,云:吾但见汝送人作郡,何以不见人送汝作郡耶?’”

[7]“频居四句:意思是说,多次落榜的人,从人身到文章,都被世俗讥贬得毫无是处,频居康了之中,多次处于落榜境地。宋范正敏《遯斋闲览》:唐代柳冕应举,多忌讳,尤忌字,至称安乐为安康。榜出,令仆探名,还报曰:秀才康(落榜)了也!又据宋范公偁《过庭录》:宋代孙山滑稽多才,偕乡人子同赴举,榜发,乡人子落榜,孙山名居榜末。乡人问其子得失,孙山说解名(榜文名单)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后因又称落榜为名落孙山

[8]“古今四句:大意是说,古往今来,因种种原因而悲愤痛哭的人很多,只有怀宝受诬的卞和像你;举世贤愚倒置,能识俊才的伯乐在当今又是谁人!卞和惟尔,意思是只有你的处境类似卞和。卞和,春秋时楚国人,得璞于楚山中,献之厉王、武王,皆以为诳,刖其左右足!文王立,卞和抱璞哭楚山下,王使人理其璞,得美玉。见《韩非子·和氏》。逸群之物,超群的骏马。伯乐伊谁!谁是伯乐。伯乐,春秋秦国人,与秦穆公同时,姓孙名阳。其事略见于《庄子·马蹄》、《楚辞·怀沙》、《战国策·楚策》等记载。伯乐善相马,后代因以喻善于识才的人。《汉书·贾谊传》载,贾谊曾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屈原《九章·怀沙》有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伯乐既没,骥焉程兮。这四句概括了这些病愤之言。

[9]“抱刺四句:意思是,当道无爱才之人,不值得干渴!反侧展望, 四海茫茫,竟无以容身。《三国志·魏志·荀彧传》注引《平原祢衡传》:衡字正平。建安初,自荆州北游许都??时年二十四。是时许都虽新建,尚饶士人。衡尝书一刺怀之,字漫灭而无所适。又《占诗十九首》: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此综取其词成句。赵翼《陔馀丛考》:古人通名,本用削木书字,汉时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则虽用纸,而仍相沿曰刺。刺,即后代的名帖、名片。明清时用红纸书写名帖,用于拜谒,又称拜帖。灭字,字迹磨灭。

[10]“人生三句:仍是作者痛愤之言,大意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大可不必认真、清醒,只须闭眼走自己的路,行心之所安;一切听天由命。合眼:有不理会是非曲直、不计较得失、不与别人比量等意思。放步,走自己的路,行心之所安。造物,造物主、上帝。低昂,抑扬,升沉、意谓摆布。

[11]昂藏:气概不凡的样子。

[62]令威:借指淮阳县令关东丁乘鹤。《搜神后记》:丁令成,汉代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冲天飞去。

现在照猫画虎写唐宋诗词的人不少,能写骈文的,恐怕是凤毛麟角吧!

 蒲松龄的骈文了得

蒲松龄的骈文了得

蒲松龄的骈文了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