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放路进入西湖公园,稍稍往左一拐,就能看到湖边立着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上面雕刻着清高宗乾龙皇帝的一首五律诗。极其巧合,乾龙的诗,一开头就把俺两口子的名字都嵌进去了。感念似姻缘注定,所以,特意拍照下来,记录在此。
照片地址:http://tieba.baidu.com/f?kz=340720282
旭丽画风轻,广场试阅兵。
百年偃虽可,一日备须明。
气励熊罴旅,勇轩组练晶。
诘戎伊古训,讵敢诩升平。
阅武一首 丁丑仲春月御笔
诗中有几个字和词需要解释一下。
偃,yǎn。1、仰面倒下,放倒:~卧。~仆。~仰(俯仰,喻随俗应付)。~旗息鼓。2、停止:~息。~武修文。停止武备,转而修明文教。“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书·武成》。
组练,《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孔颖达疏引贾逵曰:“组甲,以组缀甲车士服之;被练,帛也,以帛缀甲步卒服之。”组甲﹑被练皆指将士的衣甲服装。后因以“组练”借指精锐的部队或军士的武装军容。
诘戎,成语有诘戎治兵,jié rónɡ zhì
bīnɡ。整治军事。戎,戎服;兵,器。语本《书.立政》:“其克诘尔戎兵。”
讵敢,jù
ɡǎn,岂敢;怎敢。现在流行的孩子语言中有“巨”,与此不同。
诩,
xǔ,形声字。从言,羽声。本义:说大话,夸耀。“诩,大言也。”——《说文》。
丁丑仲春月,是1757年(乾龙22年)农历二月。农历二月为仲春。唐朝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就是这个时间,现在的杭州正是这个景象。
乾龙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
风和日丽的日子,在广场上检阅部队。
偃武修文是百年大计,但当前要常备不懈。
提高威武之师的士气,使武装整齐,斗志昂扬,军容焕然一新。
依照祖训整治军事,怎敢自夸天下太平呢。
乾龙写这首诗时,46岁,正值壮年。他胸怀天下,一生尚武,开疆扩土,因此,十分重视军事,此处可见一斑。该诗是写于北京(当时叫顺天府)还是写于浙江的杭州,我搞不清楚。由下面材料看,当年,乾龙正在再次平定准噶尔部(厄拉特蒙古的一支部落。17世纪到18世纪,控制天山南北)。即使是在杭州,也有史称乾龙六下江南,并非游山玩水,其中有四次是到海宁检查边防。
以下引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580022.html?fr=qrl
乾隆生于1711年(康熙五十年)9月25日子时,卒于1799年(嘉庆四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1735年(雍正十三年)即位,1795(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帝,而且是寿命最长的皇帝。卒谥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
乾隆一生儒雅风流,著文吟诗,其诗作竟达四万二千余首。
乾隆又称“十全老人”,有“十全武功”——发动了十次战争:
1、1747年:平大小金川;
2、1755年:平准部;
3、1757年:再平准部;
4、1759年:平回部;
5、1769年:平缅甸;
6、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
7、1788年:平台湾;
8、1789年:平越南;
9、1791年:平尼泊尔;
10、1792年:再平尼泊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