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2021-12-31 08:22:17)
标签:

旅游

杂谈

福州市三坊七巷

南后街

年波也则博客

分类: 神州足迹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旅摄闽东北(17)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今天的“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

    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闽都文化的百科全书,是福州最具人文气息的地方,也是省会文史的记忆载体和精髓所在。三坊七巷融合着许多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从北到南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棋盘状”的传统街巷格局。

     在城市变迁过程中,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被改建为马路,因此:我们今天讲三坊七巷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衣锦坊、文儒坊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衣锦坊在南后街西侧,旧名通潮巷,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宋初改称棣锦坊,宣和年间,又改名禄锦坊,宋淳熙年间,进士王益详退归故里后,改禄锦坊为衣锦坊。此后,坊里还出了明代都御史林廷玉、进士郑鹏程等,他们荣归故里,而"衣锦坊"的坊名也一直沿用了下来,人们取其"衣锦还乡"之意。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郎官巷,在南后街的东侧,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东连八一七北路闹市区,西接南后街。据《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改名兴文,后改文兴。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此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还在,以后未见记载。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片的小塔,作为古迹纪念。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位于塔巷的西口的王麟故居,是三坊七巷的收费景点之一。故居为清代建筑,原为东西两座相连宅院,现余东座,前后三进,现为辟为“当代工艺珍藏馆”,陈列了一些当代的艺术精品展示。从第三道门进去是第一进大厅,据说房屋门窗等均使用了大楠木,大厅正上方悬挂“文魁”的牌匾,后厅另一边梁上悬挂的“武魁”牌匾,可谓一个大院文武双全。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黄巷在塔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据志载,晋永嘉年间(307-312的)中原黄姓人家避乱入闽,落户在此,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安民巷位于黄巷以南,西通文儒坊。〖福州地方志〗记述:"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告示安民,故名"。历史上巷内居住人家多为社会地位较高人士,巷西侧民居旧宅仍保留匀称格局和古朴风韵。安民巷53号是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宫巷在安民巷之南,东西两端分别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后街相接。据清《榕场面考古略》载:旧名仙居,以中有紫极宫得名。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如漏花窗户采用缕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过木格骨骼的各种精心编排构成了丰富的图案装饰。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饰以重点雕刻。各种精巧生动的石刻在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上随处可见。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宫巷内的严复书院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严复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著名翻译家、新法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他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等多本著作,系统而全面的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对当时的中国影响巨大。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三坊七巷__赓续千年闽都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