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大门,进入景区除购买门票外必须另行购票乘坐景交车,景区外的车辆一律不准进入(特权车除外)。
景泰黄河石林景区成人票40元/人,区间车票30元,电瓶车15元,单程游轮40元,套票125元/人(包含门票、区间车、电瓶车、单程游轮)
羊皮筏子(90元/条,限乘3人)、游轮(30元/人),峡谷内的驴车(90元/辆,限乘3人)、骑马(80元/匹,限1人)均需要另行自费。


我是参加中国风光摄影网组合的摄影团到黄河石林的,早上从西宁出发,不到中午就到达石林景区,组团方办好手续后乘坐景交车下山去龙湾村。
乘坐景交车下到黄河边龙湾村景交车停车场,道路不长,但高差数百米。从图片上可以看出这条道路的险恶。
这就是“5.22”后,电视台反复播放的马拉松运动员跑的那条路,路窄坡陡弯急的“二十二道弯”S形台阶路,每个弯道的弧度应该在270度以上。不让外来车辆进入应该是非常必要的。
说实话,我在川、甘、青、藏、新不知乘车走过多少险道,这种道路也没有见到过,同车的女摄友都吓呆了,根本不敢朝车外看。


景交车到达下站后,游客可以乘坐景区电瓶车、游轮或者羊皮筏到达石林景区峡谷入口。

我们当天没去石林,下午就在龙湾村自由拍摄,晚上就往在村庄里的农家客栈。
次日早晨为了看日出,四点钟就起床乘坐摄影团租用的农家车去石林。车子从石林峡谷口进入,一直开到山脚下,步行上山。
上山的路很陡,石台阶的梯度也高,爬起来十分吃力。为了不影响整个队伍的行程,我与领队和团友们约定,让他们不要等我,各自往前走,我自个慢慢上山,到山上拍几张片片就下山往回走,走出峡谷到游船码头与大伙碰头。


到了山梁上才5:30。这时天气很好,不是很冷,风也不大,日出前天空逐渐变红,但天空中没云,拍日出的条件不好。
在山上看到,以砂岩喀斯特地貌为特征的古石林群,一眼望不到边,这里奇峰绝壁,崖壑裂隙,千姿百态,神妙无穷。





景区内最高峰为大峁槐顶,海拔3017.8米,最低点为黄河谷地,海拔1480米,高差达1500多米。
在山上看到,以砂岩喀斯特地貌为特征的古石林群,一眼望不到边,这里奇峰绝壁,崖壑裂隙,千姿百态,神妙无穷。这里的石柱石笋大多高达八十至一百米之间,最高达二百多米。
峡谷内的道路和山梁上的路都应该是“5.22”马拉松越野赛赛道中的一段。
山梁上,没有房屋,没有庄户人家,基本上没有避风避雨设施,手机信号弱。道路不是很宽,而且很多路段是修在山脊上,两边都是陡峭的悬崖,在没有护拦的情况下,如果遇到大风,站立不稳,容易掉下山崖,发生事故。
“5.22”事故为什么发生在山梁上?为什么遇难者都马拉松赛事中成绩好的运动员?
我分析是:成绩好、体力好的运动员速度快跑在了前面,进入到了石林步道深处时,天气发生骤变,往前还是往后都无法也来不及找到避险场所,如果离开步道,进入石林中,则更无生还可能(这也是为什么有一部分遇险运动员失联的原因);而一般运动员速度慢,刚上山或者在上山途中,天气骤变后,可以及时后撤进入峡谷中,这里海拔高度低很多,而且可以找到避风避雨的地方,等待救援。






我们上山那天虽然天气好,也没有大风,但走在山脊上我还是有点胆战心惊,找了个宽敞一点的地方,匆匆拍下一些照片就原路返回下山下。
返回途中,看见侧后方有条索道,离我还有不短距离,打电话询问领队是否坐索道下山方便一些,得到的答复是去坐索道要绕路,从索道下站去游船码头也不方便。
下得山来,走进峡谷,也才有了安全感。
进入峡谷,两边布满了巨大的石笋、石人、石钟、石崖、石窟,峰回路转,步移景变,景区将石景命名为:大象吸水、千帆竞发、伴侣驼、“黄河母亲”等等,其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峡谷里的道路是沙石路,平坦、坡缓,也是事故报道中播放过的。长度近长度约五公里,不想步行,可以选择骑马或者乘驴车,当然要付费的。












经营租马、赶驴车、划羊皮筏以及开客栈、餐馆的都是龙湾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参与。这是开发黄河石林景区给村民们带来的红利,让他们走上了脱贫奔小康的路子。“5.22”事故发生后,石林景区关闭,这无疑会断了他们生计。村民们一定是盼着景区早日采取措施,排除隐患,加快整改,尽快让黄河石林恢复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