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尼泊尔南部拉伊平原的"奇特旺皇家国家公园",是印度和尼泊尔之间喜玛拉雅丘陵地带中为数不多的未遭破坏的自然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已经罕见的亚洲独角犀牛的栖息之地和孟加拉虎的最后藏身地。骑上“疯颠颠”的大象,“大摇大摆”走进丛林探密是既充满乐趣而又惊险的事儿。
在奇特旺9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动物,比如孟加拉虎、犀牛、大象、鳄鱼等。生物的多样性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所以在历史上,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奇特旺都是作为英国、印度王室和贵族的专用狩猎场,不允许外人进入。尼泊尔独立之后,在1962年成立了奇特旺国家公园。1984年,作为自然遗产,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珍稀野生动物独角犀牛,目前只在尼泊尔中南部的皇家奇达旺国家公园及其周围一些地区能见到,是陆地上仅次于大象的第二大动物。在国际市场上,一头独角黑犀牛的价值3亿元人民币,它的身价之所以高,主要是因为其角、齿、骨和血在医学上均有较高的价值,被东方医学者视为珍品。联合国有关机构对生活在奇特旺国家公园的独角犀牛每5年要进行一次普查。2000年普查人员记录到了612头独角犀牛的踪迹,而2005年4月的普查发现独角犀牛的数量已减少至372头。(互联网资料)


奇特旺海拔只有300多米,处于亚热带区域,动植物种类繁多。尼泊尔独立后,奇特旺开始对外开放,它美丽的森林自然风光以及各种珍稀动物展现在世人眼前。1962年,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亚洲独角犀牛和孟加拉虎,成立了奇特旺国家公园,这是尼泊尔的第一个国家公园,也是尼泊尔最大的野生动物园。
到奇特旺的游人,少不了要骑大象进入奇特旺国家森林公园游览,这是奇特旺旅行的重头戏。
印度象是次大陆最大的动物,重量可达5吨。在奇特旺已经没有野生象了,但奇特旺国公园在繁殖和驯化大象驮运游客环游公园等方面做得很成功。
大象保育院(也称为“大象学校”)是国家公园下属的大象繁殖、保护和科普教育中心。据保育院管理员介绍:经过十几年的繁育,目前已有几十头大象,公象一般被送去做游客游览的坐骑,为当地旅游业助力;母象则负责繁衍。






骑大象穿过原野,渡过娜普娣河进人丛林,是比较劳累且令人胆战心惊,然而又十分刺激且充满乐趣的事。
供游客乘坐的大象背上安置有一个架子,里面可承载四个人,如果体型肥胖会非常拥挤。乘客爬上木制的高台,在两三个人的搀扶下才能爬进象背上的木架内。











象背上比较颠簸,乘坐的架子东摇西晃的,体质稍差的游客免不了会出现像晕车一样的感觉,觉得头痛甚至恶心想吐,当地人管这个叫“晕象”。
大象钻进丛林并没有固定的、专门的道路,全凭“象夫”的感觉和经验。尽管象夫不停地用棍子拨开树枝和树叶,但你自己还得加倍小心,避开树枝划脸破相和藤蔓的缠绕。
进入茂密潮湿阴暗的丛林,必须穿好长衣长裤,无时不刻高度警惕提防蚂蝗的侵袭。



胆大的欧洲妞,难道你们不怕蚂蝗吗!
但是,骑大象进丛林探险有它独具的好处:一是大象高大,坐上去视野开阔宽广;二是大象身上有种特气味,可以掩盖人体的气味,这样不会惊扰其他动物;三是密林深处的动物,都对大象这种庞然大物有着畏惧感,即便是亚洲独角犀牛、孟加拉虎也不例外,可以避免凶猛动物的攻击。
走进丛林探险,还有比骑大象更牛的
糟糕!象背上的架子倾斜了,有颠覆的危险,吓得乘客不敢动弹,象夫费了很大劲才扶正。

目标,接连地被发现,惊险且快乐着!
白斑鹿




野猪
各种鸟类,据多说达500多种



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蚁穴

驾象寻它千百度,
蓦回首,独角犀就在林深处



娜普娣河是流经奇特旺原始丛林的一条小河,两岸森林茂盛。
乘坐独木舟徜徉在静谧的娜普娣河上,你会倍感惊险刺激、野趣横生。因为不时会发现一些鳄鱼会躲在河边洞穴中,用一双警惕又贪婪的眼睛看着你。
独木舟是用棉花树做成的。棉花树是当地特有的树种,生长快,树杆粗大且质量较轻,是做独木舟的上等材料。大的独木舟能坐20多人,小的可载10人左右,除了供游客观光乘用外,还用作摆渡、载物的交通工具。



在娜普娣河川行,看到鳄鱼是大概率事件。
独木舟从河水中轻轻地划过,凶残而懒惰的鳄鱼静的躺卧在沙滩上,一条、二条、三条……只要互下侵犯和平共处,人与动物也会相安无事。







奇特旺并不是一个荒无人烟的所在,在丛林周边,娜普娣河畔,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村庄。而居民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塔鲁族人。
塔鲁族是奇特旺的一道亮丽人文风景。塔鲁族人曾经生活在北印度,16世纪时在种族战乱中逃难辗转迁徙来到奇特旺后,与热带丛林的湿地潮闷、虫蚊瘴气等困苦环境抗争,顽强拼搏地定居生存下来。由于塔鲁族人成功地抵御了疟疾的侵袭,因此人们便认为他们有一种先天性的免疫力。他们体型瘦小肤色棕黑,目光中透着简朴淳厚和智慧,即使奇特旺早已成为名声大振的旅游风景区,这儿的塔鲁人依旧循照着他们原本的自然而然原始状态而从容安静地生活。




塔鲁族的房屋不大,内部空间也比较小。房屋墙壁一般都用晒干的牛粪混水搅拌成泥状,然后涂在细竹和五节芒编成的梗上浇筑而成。在他们看来,干牛粪混水无异于混凝土。房子建好后,不仅冬暖夏凉,而且气味独特可以防虫驱蚊。
塔鲁族人待人热情,在村庄里,无论你碰到女人、男人还是小孩,只要你对他们双手合十,说一声:“那马斯特”(尼泊尔问候语),都会得到他们热情的充满笑容的回复。
塔鲁族的男子在农闲和庆典的时候,就会跳起富有当地特色的“筷子舞”。他们用竹竿、竹筷和鼓等乐器,打出明朗轻快的节奏,然后围着火堆,打着节拍,灵动地摆手踢腿跳舞,看起来欢快而奔放。塔鲁族的男女都有舞蹈天赋,他们的舞蹈感染力也很强,总让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加入到他们中去。这种热情奔放的特性,非常像吉普赛人,甚至传说塔鲁族是吉普赛人的祖先。






尼泊尔民乐 Resham
Firri --
Sur Sudha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