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__正值杜鹃花开映山红的日子,旅行去了腾冲。这是第二次去腾冲。
1994年4月,参加“腾冲边贸交易节”到了腾冲,在腾冲逗留了三天,除了参加边贸节的活动,还参观游览了和顺图书馆、艾思奇故居、国殤墓园、马站火山群和热海等地方。
那次是腾冲县举办边贸交易节的第一届,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把交易节办得很热烈。开幕式很隆重,还进行了少数民族方阵的入场式和文艺表演。
腾冲九四边贸交易节开幕式盛况(老照片扫描)

阿昌族入场式表演(老照片扫描)

傣族入场式表演(老照片扫描)

回族入场式表演(老照片扫描)

景颇族入场式表演(老照片扫描)


傈僳族入场式和傈僳小伙表演“上刀山”(老照片扫描)
(老照片扫描)
腾冲盛产缅玉。“腾冲边贸交易节”时同时举办“腾冲国际翡翠交易节”,至今还保存着那次盛会的纪念品。


18年前的腾冲,对外界来说还是神秘的。走这一趟,下了很大决心。
记得临行前,曾在云南当兵时驻扎过保山的同志就告诉我,腾冲的交通条件差,公路很险恶,在云南有“提起脑壳下腾冲”的说法。到达昆明后,去腾冲只能坐汽车,头一天从昆明到大理,那时虽然没有高速路,但基本上还是油路。第二天从大理到腾冲,过保山,跨过怒江峡谷,翻越高黎贡山时,连我这个曾长期在藏区工作,什么样的险路都走过的人也吃惊了。拿当年高黎贡山公路与进藏公路相比,其险恶程度真的有过之而无不及,让我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次“提起脑壳下腾冲”的感觉。
18年后去腾冲,享受旅行。从重庆飞腾冲,二个小时。



18年前的腾冲之行,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淳厚朴质的腾冲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深深地刻印在我心中。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腾冲潜在的旅游资源,只是交通条件的限制,它的开发还有待时日。
18年,腾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腾越文化广场的大型雕塑《高黎贡山母亲》和腾越三桥之一的天河桥



侨乡和顺一举成名,2003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荐的“人一生要去的五十个地方”之一,2005年在央视“中国十大魅力名镇”评选中荣登榜首。



1994年时的和顺图书馆(老照片扫描)

不变的是艾思奇故居前虬曲苍劲的古树和无处不有的杜鹃花。


1994年在腾冲来凤寺观赏杜鹃花(老照片扫描)
好个腾越州,十山九无头,火山群中的小空山、大空山和黑空山一字儿排列在苍穹下。
18年前从羊肠小道爬上小空山和大空山,费了很大劲但看得真真实实。拍得的小空山植被稀疏,而今开发旅游种草植树变得郁郁葱葱了。

(1994年的老照片扫描)

地热和温泉资源极其丰富的“热海”,在18年前,除“大滚锅”之外,都还是荒山野岭;现在,温泉的开发利用已经相当充分。
(1994年的老照片扫描)
(1994年的老照片扫描)


18年前到腾冲,去了国殇墓园,回顾70年前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祭奠血洒疆场的民族英烈。
如今在当年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司令部旧址文昌宫,建起了滇缅抗战博物馆,7000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展示出中缅军民和盟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气壮山河、腥风血雨。
再去腾冲,重见中国抗战的真实。




(1994年的老照片扫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