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亭位于九江市中心甘棠湖的小岛上,有九曲桥与岸相连。
烟水亭相传为三国时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故址。唐代诗人白居易始建亭湖中,取其《琵琶行》诗句
“别时茫茫江浸月”,称“浸月亭”。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九江讲学时,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诗句,名“烟水亭”。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亭皆毁。至明末,重建烟水亭于浸月亭旧址。甘棠湖中,烟水亭楼台远距世俗红尘。走过九曲小桥,进入洞门,即到四周环水的烟水亭。在粉墙环抱、楼台高耸、绿树浓郁、湖平如镜的环境中,闹中取静,宛如世外桃源。
烟水亭是历代文人骚客宴游之地。亭内有风格各异的楹联匾额,或叙事绘景,或写意抒情,联由景出,文景交融,游亭观联,雅趣盎然。
九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许多古迹多次遭毁。如今的烟水亭为清末僧人古怀化募重建的。
烟水亭象一块通体精雕细刻、玲珑剔透的美玉,使人赏心悦目。烟水亭虽小,但它浓缩了九江历史的画卷,是闹市中一方安适的文化净土。

风光秀美的的甘棠湖畔



传说中三国时东吴大都督周瑜操练水军的点将台故址
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当初为民间酒楼,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
由于九江自古以来就是长江南岸一座交通要道和经济发达的城市,所以,雄距江畔的浔阳楼历来是名人雅士饮酒品茶云集之地。浔阳楼之名最早见之于唐代江州刺史韦应物的诗中,随后,白居易在《题浔阳楼》诗中又描写了它周围的景色。而真正使浔阳楼出名的是古典名著《水浒传》,小说中的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使浔阳楼名噪天下。
现在的浔阳楼为九江市政府1989年在长江畔重建。重建后的浔阳楼占地1600平方米,楼高31米,外三层、内四层、青甍黛瓦,飞檐翘角,四面回廊,古朴庄重,具有明显的仿宋风格。一楼大厅有两幅宽4.5米、高3.2米、用600块彩绘瓷砖拼成的“宋江题反诗”和“劫法场”大型壁画。二楼展厅陈列“水泊梁山108名好汉”瓷雕彩绘像,是精美的景德镇瓷雕艺术的展现。

从浔阳楼上眺望长江烟波浩渺




全国佛教协会会长、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浔阳楼”匾额赫然高悬

精美的“水泊梁山108名好汉”景德镇瓷雕彩绘像


彩绘瓷砖拼图《宋江题反诗》

彩绘瓷砖拼图《梁山泊英雄全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