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2010-10-11 08:35:12)
标签:

延安

安塞腰鼓

陕北秧歌

信天游

旅游

年波也则博客

分类: 社会经纬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古代延安沙盘__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现在的延安扩大了很多,在高楼的夹缝中,宝塔山显得并不巍峨。

  城市沿看延河及其支流南川河展开,不乏高楼大厦,但规划显得零乱,与周围环境不够协调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当地人说,“滔滔延河水”早已成了历史。导游滔滔不绝地向游人背诵一段关于延河的顺口溜:“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不见,九十年代深受其害,到了现在河水不再。”

  “延安时代”的老革命回去,看到延安的变化和环境的现状,激动中也会带着些许伤感。

   ……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

   永远忘不了贺敬之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氓灭的真情,诗中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以及从朴实中流出来的民族音乐般的美。

   第一次去延安,除了接受“延安精神”的熏陶,很想领略一下陕北的风土人情、嗅一嗅黄土高原的文化气息。

   在景区、在街头,甚至在乘坐的旅行车上,都会碰上卖艺的延安人,陕北秧歌、安塞腰鼓、信天游,十分的地道和传奇,充满十足的乡土味。游客还可以参与互动,伴着锣鼓声,跳地秧歌来。当然这些都与人民币紧紧结合。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黄土高原孕育了陕北文化,可惜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雄伟的黄土高原。

   旅行车穿行在黄土高坡中,隔着一层打不开的车窗,车窗上贝贴着泛黄的太阳膜,拍下色调显得更黄的照片。

                                                车过安塞县城,见到高坡顶上耸立着一面巨大的腰鼓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满目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放眼望去,粗犷、雄浑,黄土中有了绿意,植树造林已初见成效。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记得著名歌手李娜唱过一首《黄土高坡》,从网上把歌词下载在这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臂,还有我的牛跟着我,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留下我一望无际唱着歌,还有身边这条黄河。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四季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 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时隐时显地看见一排排窑洞。

   窑洞是陕北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沉积了古老的黄土深层文化。

   据说,为了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当地政府采取经济补偿等措施,鼓励农民建房建砖窑,彻底告别土窑。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延安行__见证时代的痕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