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黔驴记行<6> 瑶姑捏成的小七孔桥

(2009-08-03 06:59:35)
标签:

旅游

荔波

中国南方喀斯特

小七孔

年波也则

《黔驴记行》

分类: 神州足迹

   一座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年)修建的七个石拱小桥,宽约2米,长40米,高5米,横跨樟江支流响水河,连结贵州与广西间的驿道,在寂寞中渡过了近200年。

   因为邻近的孟塘河上差不多同时建了另一座规模稍大一点的七拱石桥,这里便被叫成“小七孔桥”。 

   不知是谁发现响水河集林、瀑、洞、湖于一体幽深恬静、玲珑秀丽的风光,便以“小七孔”命名景区。而今小七孔景区无可争议地排在荔波樟江风景区的首位,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申遗成功,使不起眼的小七孔桥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从荔波县城到小七孔景区,进入大门几百米映入眼底的便是小七孔桥,桥的那头是广西的南丹县,站在桥上就脚踏两省了。

   桥头一座长方形石碑,正面镌刻“万古奥桥碑”五字,一侧刻着“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桥万万年”大概是对“万古奥桥碑”的注脚。石碑看来不及七孔桥古老,显然是后人所立。

   响水河以落差大多瀑而有名,但河水流到小七孔桥处水势突然变缓,形成一个深潭涵碧潭。六月下旬我来小七孔时,黔南已连降大雨,樟江河水汹涌,浑如泥汤,而到达涵碧潭看到响水河水仍然清澈泛绿,波光倒影。丛生的吊竹,如蓬的芦苇,茂盛的树林把潭水层层包裹起来。小七孔桥身虽然显得苍老、斑驳,但有绿树庇荫藤蔓缠绕,还是别有“洞天”。

   在这里还听到一个关于小七孔桥的神话般的传说:远古时候有一个名叫阿吉的瑶族的小伙子,他的右手只有一个指头,但是这个独指却有神奇的威力,能把坚硬如钢的岩石戳成烂泥一般绵软,更奇的是,过上一夜岩石又能恢复其坚硬本性。阿吉的寨子有七位天仙一般美丽的姑娘。阿吉和七位姑娘看见乡亲们为涵碧潭所阻,不能到对岸去赶场和耕种,便决心在涵碧潭上合力修建一座石桥。他们来到板崤山下,阿吉用独指戳石头,姑娘们便用变软的石头捏砌成桥,一个姑娘负责砌一孔。他们戳呀堆呀捏呀,一口气干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堆捏成了一座七孔石桥。因这座桥是由七位姑娘捏砌成的,人们还叫它做“七姑桥”。

   拍下一些照片,整理图片时竟舍割不去,选出几张,信手牵来,以“小七孔桥”为题发在下面,与博友共赏。

 

黔驴记行<6> <wbr>瑶姑捏成的小七孔桥

 

黔驴记行<6> <wbr>瑶姑捏成的小七孔桥

 

黔驴记行<6> <wbr>瑶姑捏成的小七孔桥

 

黔驴记行<6> <wbr>瑶姑捏成的小七孔桥

 

黔驴记行<6> <wbr>瑶姑捏成的小七孔桥

 

黔驴记行<6> <wbr>瑶姑捏成的小七孔桥

 

黔驴记行<6> <wbr>瑶姑捏成的小七孔桥

 

黔驴记行<6> <wbr>瑶姑捏成的小七孔桥

 

黔驴记行<6> <wbr>瑶姑捏成的小七孔桥

 

黔驴记行<6> <wbr>瑶姑捏成的小七孔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