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代万里长城,人人都知道它东起山海关,西止于嘉峪关。不少人还知道,山海关的长城还有一段伸向渤海边,叫老龙头,这才是万里的真正起点。
嘉峪关关城同样不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明代长城的端点是在嘉峪关关城西南8公里的讨赖河墩,它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墩”。


讨赖河从祁连山奔泻而下,在流经嘉峪关附近时,依山势拐了一个“U”字形弯,经过了不知多少年的冲刷,在这一带形成了深深的沟壑,两岸峭壁有百米之高。
紧傍深谷,坐落在北岸的悬崖上的万里长城第一墩高7米,底部呈方形,边长14.5米,墩为黄土筑。它的旁边,就是直通嘉峪关的明长城。站在讨赖河谷壁顶上,只见祁连山连绵起伏,气象万千。
“万里长城第一墩”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的66墩台的南路十墩之首,除具有屯兵、施放烽火、传递军情、保护通商、通讯的作用外,由于其形威严高耸,其势雄壮险峻,还有重要的军事威慑作用。
经过几百年的风霜雨雪,这段长城和它的“第一墩”昔日的威风不在,留给游人的是“伤痕累累”,是岁月的凄楚和沧桑。
长城第一墩所在的讨赖河属祁连山麓冲积扇,由祁连山雪水和雨洪冲刷形成的深谷,同样受着山洪冲击的威胁。因河岸逐年坍塌,墩台东南角已坠下河谷,所余部分也岌岌可危。有关部门在河谷筑坝拦洪减轻水患,但未解决根本问题,保护好万里长城第一墩迫在眉睫,已成了当地文物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


长城第一墩和讨赖河风光向中外游客开放后,管理部门修筑了供游人观赏墩台、河谷的隧道和观光台,架设了索桥,同时还建造了仿古营寨,配置一些雕塑,试图营造一个古时代雄关寨垒金戈铁马的氛围。
走在深深的峡谷中,在“古时”的营盘中徘徊。设想当年的戍边将士镇守边关,面对寒光冷剑、风沙雨雪、匈奴胡顽、视死如归,御敌于故土千里之外的悲壮,不禁想起王维那首《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