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李坑的停车场下了车,就看见路口上的牌坊,从牌坊到村子里至还要步行一公里。
但你不会抱怨走这一公里多路,路的两旁都有很好的风景,一片一片的油菜花,开得好鲜艳,一座雕龙画凤的文昌阁也座落在路边。



还未到村口,就会看到从村里流出的小溪和小溪上的竹筏。你一定会意识到,李坑一定与水有关。
一到村口,果然看到游客乘坐的小木船从村子里慢慢划来。



循小溪而上到了村子里,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派“小桥流水人家”景象。
水流和道路是平行的,一个是往外流,一个是往里走,擦肩而过的瞬间,是匆匆而过无法把握的记忆。
李坑的“小桥”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得不能再小的小桥,数不清到底有多少。石头的、木头的、竹排的,这样的桥谁家都可以建,谁家也都建得起,搭在窄窄的小溪上,连着东家和西家。




城里人玩疯了,端着碗坐在门坎上学着乡下人吃饭的样子,摆好架式让人拍照。可是比起下面照片里正宗的乡民来,差距还不小。


这是李坑最“宏伟”的桥梁,虽然只有4米长,2.5米宽,但确是村里最大的桥梁了。它在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该村进士李侃升为“中书舍人”时所建,取名“中书桥”。
中书桥是婺源最为古老的桥梁。




来到村落纵深处,一色的粉墙黛瓦,经过岁月的洗礼后显得斑驳破旧,包裹在青山绿水中,犹如一幅隽永的水墨画。
村里有一副楹联:“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这是李坑景色的最好写照。




(下集预告:徽州寻梦之婺源篇<4>
山东女孩与油菜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