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景是上周为重庆宝宝搭的,在主角休息之时,路人甲上场。

大家好,我是路人甲,为了抢猪脚风头,我只有用脚给大家打招呼了。
豆芽用膳一事,让我领悟到人生一个重大而又简单的哲理:顺者倡,逆者恼。
一年以前,不好吃喝的豆姐,让喂养人员愁上心头,厌食、辅食难加,苗条豆在众多米其林宝宝身边特立独行的飘过。不是我们不努力,我们都被逼出了舞蹈潜力,为了哄她吃饱,在她用膳之时,有人轮流为她独家表演,根据年代的不同,秧歌、恰恰、霹雳舞轮番上阵。本以为一年以后,大家可一起参加艺考,哪知人生如戏,今时今日,我们已经不是在往她嘴里塞东西,而是在从她嘴里掏东西——因为现阶段的豆芽,每天不是在吃,就是在找吃!
多么感人的画面啊,如果去年能够预见,也不会平添那么多烦恼!
现在豆姐一天的心情,完全被吃所左右,吃到就笑,没吃到就哭,中间地段就是焦急的寻找。
早上一起来,就躺在床上呢喃:奶奶,奶奶。喝完奶之后,请上座便器,当然,手里得给她塞“馍馍”,你不给吃,她就不给拉,这是充分条件。有一次回老家,姥爷见到这一幕,大惊:你还边吃边拉啊!没见过吧,吃喝拉撒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
豆芽还发明了专有的“呼吃”信号:咕噜咕噜,咕噜咕噜!边呼叫边吐舌头,样子极其可爱,我们每次都会被逗笑,虽脸上和颜悦色,但手下却没留情,赶紧把吃的藏起来。不是不给她吃,是她能吃的程度和频率都高过大人了,之前的咳嗽就被诊断为积食所致,所以,控制她的食量,是有医学证明的。
中午等不到正点开饭,每次都得提前半小时给她喂食,不是她享有特殊待遇,而是如果饿牛传说的她坐在饭桌上,会毫无形象的用手抓食——都那么饿了,还用什么筷子?瓢根?完全不符合人体需求嘛,直接用手好了。就算提前给她垫了个底,她在饭桌上,还是筷耕不辍,我叉我叉我叉叉叉。如果有她不能吃的菜,我们会放在离她远一点的地方,结果她会不依不饶的追那盘菜,你们放在哪个方向,她就跑到哪个方向,到底是什么好吃的东西,你们居然这样遮遮掩掩!我偏要吃!一番追逐,这盘菜就回到厨房了。其实啊,饭桌上就不应该有宝宝不能吃的菜!这才是王道!
六一节和小飞鱼聚餐,飞鱼爸妈很惊讶于豆芽居然一瓢一瓢自己吃饭,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无心插柳,是她自己吃的欲望,促使她很快学会了自己吃饭,这样才能最快速度吃到嘴里啊!正所谓,动自己的手,丰自己的食。
由于豆芽整天和吃纠缠,关于吃的故事层出不穷,比如:
姥姥每次买菜回来,她就会第一时间搜包包,“包包”之后的词汇就是“馍馍”;
每晚散步到广场,直指面包店,大呼“馍馍”,如果我们有人进出过面包店,就算藏得再好,她也把每个人的手检查一遍,直到找到“馍馍”,但是,你怎么随时都吃得下,不是才吃了晚饭么?
有一次幺婶抱她在路上走,旁边有人在啃卤肉,她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人,嘴里不停的喊:嘎嘎,嘎嘎!噢,lady,你还是注意点形象,回家吃gaga吧;
由于每晚养成了喝完奶睡觉的习惯,有一次因为她喝了酸奶,就没给她弄奶粉,直接抱上床睡觉,结果她在床上玩了一阵,总是不睡,最后她终于发现哪里不对了,大呼:奶奶!
有一次晚上睡觉前,我给她上尿不湿,结果她满床跑,我说,穿好尿不湿妈妈就给你冲奶奶了!结果她马上躺下,双手还把脚掰开,那样子笑得我,哎,这也太灵了吧。
。。。。。。
就这样,一岁半之后,豆芽成了吃货,又名小吃妇。不过,民以食为天,吃总比不吃好。
最后,不要问我那个问题,不要不要,我也不知道她为啥吃了不长,如果无法解释,那就是遗传吧!

给大家展示下我的小肉肉,不是排骨,对不对?(头发被老爸剪得好难看,居然有人说我像至尊宝
)

咱家美腿大赛的一二名也!(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是我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