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丸子小Ponyo
丸子小Ponyo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671
  • 关注人气:1,5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图)

(2010-07-08 14:44:14)
标签:

叫妈妈

早教

育儿

豆芽

分类: 小小丸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图)

      妈妈妈妈……爸爸爸爸……

      这是至今为止,我听到的,最美妙的声音。虽然这声音背后,意味着一辈子的责任和付出,但人类的生存繁衍,不就在这一动听的声音中,完成了自愿交接么!

      我一直以为,她会先叫爸爸的,原因有二:1、在老爸面前,她的笑点很低,同样的游戏,爸爸逗,笑得人仰马翻,妈妈依葫芦画瓢,笑点立马提高了;2、她存在至今,只听到有人说她是爸爸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没人说是和我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我是在为他俩作贡献么?!

      所以,她猜她会先叫爸爸。

      可,7个半月的时候,豆芽却突然“妈妈妈妈”了。偶!买嘎达!她在……喊我吗?瞬间,我便陷入惊讶与茫然之中,脑袋里飞快的转动:我要怎样回应呢?是抱一下还是亲一下呢?她也会和我一样觉得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吗?然而,大大出乎意料的是,我认为的神圣,在她那里却可有可无——她对着尿不湿,也是一阵“妈妈妈妈”的叫,哦!吃喝拉撒果然是人的本能,原来妈妈就意味着可以拿来吃,也可以拿来拉!

      不久,“爸爸”的音也发出来了,但还是慢了一步!那这辈子我要辛苦些罗!

      其实在这之前,我没怎么教过她叫人,潜意识中,总认为叫人还得等几个月吧。而且在观察了早教课之后,我发现,其实孩子成长有一种很强大的天然力量,这是人为干预不了的。在豆芽身上,从来没有一项发育是早教课上教会的。比如,三个月时她不会伸手拿东西,早教测试了一下,不会,回来教她,不会还是不会,等到五个月时,自己就会到处抓东西玩了;四个月时,老师说要发“U”的音,她不会发,你教也没有用,等到她想发声时自然就会了。

      有人说,后来她会了,就是训练的结果,但我怎么看这种可能都很小。因为她自然发育的部分与我们教的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她学会抓东西,是想去拿面前的饭碗;突然会翻身,是终于有力气翻过去拿那个心仪的玩具;学会贴着地爬,是她手臂、腰、腿都有了支撑的力量。力量与思维的增长,是早教教不来的。我们能影响她的,只能是在顺其自然发育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演示。比如手不能拿东西时,我们不能教会抓,但在她会抓东西的基础上,就可以给她演示如何抓。比如,当着豆芽的面撕纸,她立马就能依葫芦画瓢,跟着撕;你拍手,她也会跟着拍。

      总结起来就是,不存在跳跃性的早教,只有顺应自然的引导。

      所以,我一直没有刻意去教豆芽喊“妈妈爸爸”,在突然听到这两个音时,才会那么意外。而豆芽的叫法也是千变万化,有时候是:妈妈爸;有时候是:爸妈爸;也有:爸爸妈。。。有些时候久了没见到爸爸时,那两天叫得最多的就是爸爸,是她真的在想爸爸,还是是意外呢?小婴儿的心思真是有趣!很多美妙的时刻,我都在感叹:我要怎么表达呢,我要怎样形容呢?!或许这种感觉只有当了父母的才能体会。

      还有一个奇妙的事情是,我们借助智能点读笔发出“爸爸我爱你”“妈妈我爱你”的声音时,豆芽就会开心的笑。然后我们模仿那声音,她也会开心笑。真是奇妙啊!她在想什么呢?是又可以吃奶吗?哈哈!这个问题本来我以为是个案,但在看到周国平的《宝贝宝贝》时发现,他在给女儿说“爱”“喜欢”这些词时,他的宝宝也会特别开心,他觉得自己在说这些词时,一定是语调和表情包含了特殊的情感,然后宝宝感觉到了。

      哦,原来是这样,有道理啊。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图)
妈妈!

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