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忘归岩,石透可通天
标签:
杂文 |
通天岩号称“江南第一石窟”,但我认为有些夸张了。虽然据考通天岩的石刻始自唐代,其实真正大规模开始造像是宋代,这个可以从石窟的摩崖石刻文字和作者名字中得到印证。与江南杭州飞来峰石窟、南京栖霞山石窟和新昌大佛寺石窟相比,年代和艺术价值等略逊一筹,毕竟自晋代衣冠南渡始,江浙一带就逐渐取代中原成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赣州地属偏远,是中华大地最南端的佛教石窟,叫“华南第一石窟”倒名副其实。
随着唐代张九龄凿通梅岭,经赣江越南岭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的这条官道启用,尤其是商业发达的宋代,大量的人员和货物经赣州城前往岭南,再加上赣州因出产银、铜而成为“钱监”铸币点之一。于是,一些商贾富人和官员家眷等或为祈求江平浪静、一路平安,或为家人祈福,聘请工匠陆续造起佛像;亦有一些官员、书生游览石窟后,诗兴大发,请石匠也将其墨宝大作拓印后刻在石壁上。这其实也是我国佛教传播的路线,先从西域到中原,然后南渡到江南,再传播至华南、西蜀等地,通天岩和四川盆地周边的一些古道附近的石窟造像,基本都属同期作品,这种行为一直持续到近代。
在通天岩石壁上题字的众多名人中,王阳明不得不提。王是一个很特别、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求知欲特别强。17岁奉父命去南昌成亲,洞房花烛之日却不见踪迹,焦急的岳父遍遣家奴满城寻找,终于在街头找到他。原来跟街头的道士学道,相对忘归,盘腿打坐了整整一天一夜。然后又迷上了朱老夫子的“格物致知“,对着一丛竹子”格“了三天三夜,啥”道“也没格出来,倒把自己格出大病一场……别人都只是偶尔到访、旅游或礼佛,其任赣南巡抚期间,却经常偷空在通天岩下结庐讲学,打坐“观心”。
观心岩下,树影婆娑,仙风习习。历经磨难,已届中年的王阳明在此静思期间,终于明白了“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心明即是天理”。所谓的“天道”不外乎自然规律,“寻道”不过是认知自然规律的过程,明了“天道“,遵循”天道“,就是所谓的”得道“。”道“就在自己面前,何必四处再去苦苦追寻?治国之道无外乎民心,待人之道无外乎诚恳……
孔子的”君子之道,无外乎行其仁“同理。
....
赣州城北的赣江左通天岩位于赣岸,保存有唐宋以来的石雕佛像和摩崖石刻。
称“江南第一石窟“,是赣州城郊最有名的风景名胜。
当我正沉浸在这山间鸟语花香之时...
蓦然回首,赫然发现一双眼睛正盯看着自己--

仔细看去,整片崖壁上盘坐着若干座佛像。


或侧耳沉思,参禅佛法……
随着唐代梅岭这条翻越南岭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的这条官道启用...
大量的人员和货物经赣江流往岭南,赣州城开始繁华起来。
于是,一些商人和官员家眷等或为祈求江平浪静、一路平安,或为家人祈福,聘请工匠陆续造起佛像;

在通天岩石壁上题字的众多名人中,王阳明不得不提.

别人都只是偶尔来旅游或礼佛,其任赣南巡抚期间,却经常在通天岩下结庐讲学,打坐“观心”。

所谓的“天道”不外乎自然规律,“寻道”不过是认知自然规律的过程,明了“天道“,遵循”天道“,就是所谓的”得道“。



加载中…